一次性商品消费渐成习惯 时尚还是陋习?
2011-11-17 南方日报
一次性消费品种类也越来越多。
快餐店的外卖几乎全都是使用这些一次性饭盒。
一次性碗筷、一次性衣物、一次性玩具、一次性包装盒……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一次性和“即抛式”消费渐渐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和消费时尚。在商家和消费者赞叹这些商品所带来的商机和便利之时,也有人开始忧心这些商品所带来的危害。
为了了解清远市场一次性和“即抛式”商品的具体情况和市民的观点,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结果显示,一次性商品的消费空间较大,虽然多数消费者知道这些商品存在诸多隐患,但为了方便很多人还是选择使用这些商品。
一次性消费渐成习惯
何为“一次性”?记者查阅各种字词典发现此类解释只有一条,即只有一次,不重复的。如一次性的桌布。百度百科对其的解释基本一致,并就一次性的餐具做了说明。百度还指出,一次性物品大致有一次性餐具、一次性医疗用品、一次性生活用品(如一次性毛巾、一次性雨衣等)、纸巾等。
一次性用品范围很广,比如一次性饭盒,一次性筷子,一次性鞋套,一次性杯子,都是大家比较熟知的,而有些一次性用品在日常生活中被人们广泛使用,却对它没有一个比较实质的概念,比如:避孕套,鞋垫,马桶垫等其实也是属于一次性用品的范围。
改革开放后,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一次性用品也被越来越多的人群所使用。其中,如避孕套,鞋垫,马桶垫等。其实早在19世纪,欧洲各国的一次性用品行业就已经起步发展。在我国,一次性用品这一行业发展较晚,但发展速度惊人。短短的几年内,涌现出了不少生产和制作一次性用品的企业。
从目前情况来看,一次性用品涉猎的行业越来越多,范畴越来越大,甚至部分本无需或者不该成为一次性用品的也慢慢沦为一次性用品。
一次性商品充斥清远市场
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一次性消费品种类也越来越多。在清远市区的大街小巷,均能发现一次性商品的身影。以清远市义乌商贸批发市场为例,这里所销售的商品涉及日化、文具、服装等多个种类,其中不乏一次性用品,如一次性塑料袋、一次性碗筷、一次性雨衣等。
在一家碗筷批发店记者找到了平时常见的各种一次性碗筷,包括国家明令禁止销售的泡沫材质的方便碗。据店主介绍,批发城内同类商家不多,没有竞争的情况下,他们家的生意非常好,每天能卖出数千个方便碗。“我们的顾客主要是一些快餐店,他们一拿就是几袋。”据了解,一次性的泡沫碗筷多以600个来计算,价位在45—60元不等。一次性可降解的快餐盒则按照300个和600个不等来计价,平均计算每个价格也在0.6—0.8元不等。“很多快餐店跟我说,他们也不想用这些盒子,但是顾客需要没有办法。”
“很多东西虽然没有写明是一次性的,但用过一次就只能扔掉。”市民李女士说,由于商品质量欠佳或者缺乏回收渠道,很多商品,例如儿童玩具、数码产品等也沦入了一次性商品的行列。“清远很多温泉和漂流的地方,在这些景区或者景区路上购买的泳衣,很多比一次性的还差。”李女士的观点得到了不少家长的认同,他们说现在很多玩具也是如此。“以电动玩具为例,电池坏了既没地方修又没地方配,坏了也就只能扔。”
一次性消费市民赞弹不一
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今天,一次性消费正慢慢成为一种时尚和生活习惯。清远市民和消费者怎么看这一问题呢?记者随机采访发现,大家对此有赞有弹。有人称一次性商品的出现顺应了社会的发展,满足了人们的需求。也有人则认为,一次性商品既不环保也不卫生,需要适当控制。 “我觉得有些地方必须使用这些一次性的商品。”在清远从事销售工作的何先生说,现代社会是一个高节奏、高效率的社会,一次性商品的出现既符合社会发展需要,也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对我们这些需要经常出差的人而言,酒店如果没有一次性商品是一件十分郁闷和头疼的事情。因为这意味着要自己随时携带或花钱购买这些商品。”何先生同样认为餐店使用一次性餐具是一件好事,“我们不可能随时带着饭盒外出就餐,也不可能从餐店买家用式的餐具回家。”
虽然不少人已经习惯和经常使用这些一次性商品,但是仍有人认为应该控制生产和使用数量。“一次性餐具确实方便卫生,能满足短时间内的需求,但是从长远看,这些商品既浪费资源又不够环保。”在清远从事文职工作的李小姐说,从实际生活来看,除了一次性医疗用品是必须的,没有就不安全之外,其他很多一次性的商品,例如衣物、玩具、电池等并非必须,“一次餐具、一次性内衣,用一次就扔掉,实在太浪费。另外,电池之类的都是高污染的物质,生产和使用越多,对环境的影响和破坏越大。”
生产和使用应更理性
一次性商品在给人们的生活提供方便的同时,其泛滥也造成了负面后果。一次性用品的即抛特点决定了这些商品在用材和制造上的低成本性,这就使得质量和安全水平不高成了一次性商品的通病。更大的问题在于,从环保的角度看,人们从一次性用品获得的便利,是以大量资源的浪费与垃圾的堆积为代价的。
据相关统计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垃圾堆放量已接近65亿吨,人均年产垃圾达400公斤,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一次性制品。由于我国主要采用填埋的方式处理垃圾,导致一次性塑料制品对环境破坏很大。塑料袋在地下埋100年都无法分解腐烂,这等于宣告凡填埋垃圾的地方100年内无法复耕。处理垃圾方式的落后,放大了一次性用品的消费危害。
“人类社会发展正面临资源日益枯竭的隐忧,过多的一次性消费会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无论是商家还是消费者都要理性对待这些一次性产品。”一位从事外包装生产的业内人士称,在一次性带来的方便、快捷的背后是触目惊心的资源消耗。他认为,在一次性消费飞速发展的今天,人类该反思生产和使用这些商品所带来的潜在危害了。
我国将限制一次性用品
■相关链接
据新京报报道,2011年4月25日,国务院批转了住建部等16个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作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以解决一些城市面临的“垃圾围城”困境。
《意见》指出要切实控制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首要之处是确定在源头的减量上。一些产品的过度包装,是产生生活垃圾的一个重要源头。16个部委强调,将在产品生产、流通和使用等全生命周期,促进生活垃圾减量。限制包装材料过度使用,减少包装性废物产生,探索建立包装物强制回收制度,促进包装物回收再利用。同时,在宾馆、餐饮等服务性行业,推广使用可循环利用物品,限制使用一次性用品。
《意见》称将健全收费制度。按照“谁产生、谁付费”的原则,推行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产生生活垃圾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规定缴纳垃圾处理费,具体收费标准由城市人民政府根据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成本和居民收入水平等因素合理确定。探索改进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收费方式,降低收费成本。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费应当用于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不得挪作他用。
盘点一次性即抛商品
餐具:在大家看来,使用这类商品既卫生又便捷。
洗漱用品:一次性生活用品中较为常见的就是牙膏、牙刷、手套等,这些商品在宾馆和酒店中最为常见。
医疗器械:在一次性用品中,医疗器械,如口罩、注射器、棉签等无疑占了很大比例。在消费者看来,这类物品必须使用一次性,否则不安全。
衣物: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一次性衣物也逐渐增多。
玩具:质量太差,玩过一次之后无法修理或者不能再玩,因此无形之中这些非一次性的商品也沦入了一次性之列。
包装盒:在日常生活中,令不少市民头疼的就是形形色色的包装盒,商家应减少生产过度包装。
隐形眼镜:业内人士透露,即抛式隐形眼镜市场准入标准低,存在各种安全隐患,需谨慎购买和使用。
塑料袋:一次性超薄塑料袋大多数是由聚氯乙烯和聚苯乙烯制成的再生塑料制品,对人体有害,应减少使用。
其他:平时较常见的一次性即抛物品还有电子烟、打火机、纸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