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华南理工新增126名硕导-
2011-10-21 光明网
 
   10月15日,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硕士生导师培训与交流会议在高明召开。据悉,2011年华南理工大学新增列126名硕士生导师,其中9人为“80后”。
 
  本次华南理工大学新增列的硕士生导师,平均年龄36岁,继续呈现年轻化趋势。对于这样大数量的增列硕士生导师,华工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李忠教授称这很正常,“因为近几年新增了很多专业学位硕士,专业学位硕士和学术型硕士的培养模式不同,侧重点方向不同,因此校方有针对性地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配备导师。”李忠强调,专业学位硕士的特点是职业导向,实践能力性强是其的主要特征,选择导师更看重其专业(工程)实践的水平和教学指导能力研究的实践性,至于导师的水平则没有差别。
 
  “我们去年就开始有了80后,就是要给年轻教师脱颖而出的机会。”李忠介绍,在选拔硕士生导师的标准上,对于年龄不设下限,主要看申请者的学术水平和能力,是否有一定的项目成果,承担过一定的课题,是否有指导学生的经验等等。至于具体的标准,各学院以自己情况而定。“一个科研领域如果没有优秀的年轻人,这个领域就是没有希望的,”李忠借此强调科研队伍年轻化的重要性。
 
  今年新晋的年轻硕导之一,轻工与食品学院的任俊莉副研究员,主要的研究领域是农林生物纸转化项目,她去年刚刚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她介绍,申请人提交申请之后,要通过学院组织的专家审核,经过公示,再交由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投票通过,最后报研究生院审批一系列的流程。她今年凭借百万的研究项目经费,8篇代表作成为硕导。任俊莉目前带了两名一年级的硕士研究生,同时还帮助同事指导一名博士生。
 
  制浆造纸工程专业一年级硕士研究生李慧玲,在得知自己分配到任俊莉这样一位年轻的导师时,非常高兴。“我本科时的导师就很年轻,年轻导师和我们代沟小,容易沟通”,她表示年轻教授和老教授各有所长,老教授积累多,经验丰富;但是年轻导师有活力,接受新鲜事物较快,尤其是在日新月异的科技领域,有较强的敏锐感。同样重要的是,“我们亦师亦友,像朋友一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