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品牌的“下乡”困惑
2011-9-28 江苏商报
 
 
 
9.9元的飘柔产品在迅速被三四线人们认知的同时,却因低价定位遭到质疑
 
  “可以想见吗?就在四川的一个小县城,能够卖出9000多元一套的化妆品。”前不久刚刚做完市场调研、曾任宝洁(中国)公司品牌运营经理、现为和君咨询合伙人的杨旭对此颇为感慨。
 
  眼下,中国的富裕阶层正露出尖尖角,中国城市的隐形财富已经渗入到社会的每一寸肌肤。“下乡”成为近年来国内商业趋势中无法回避的一个热词。跨国公司、中国本土企业都在争先恐后向二三四线城市渗透。一场撇不开的“平民化生存”盛宴上演。
 
  宝洁正是这条路上屡败屡战的典型。自1988年开始攻占中国内地的城堡,二十余年起伏,经过与国内市场的蜜月期后,其一马平川的过往胜绩已难再复制。
 
  耐克此前曾放风称将推出低价产品主攻三四线市场;阿迪达斯的拓展策略也已全面转向低级别市场。
 
  跨国公司、中国本土企业都在抢食“乡下”市场,对于他们而言,这是一场饕餮盛宴,还是一块难消化的硬骨头,要看各自“修行”的本事。
 
  低价并非“万能胶”
 
  “突如一夜低价来”,很多人可能还记得,当年曾经卖到20多元一瓶的飘柔洗发水,突然一夜换了包装,价格骤低,标价低至9.9元。
 
  一时间舆论一片哗然,飘柔产品在迅速被广袤的三四线人们认知的同时,处处皆闻质疑声。很多人认为此举模糊了飘柔的个性定位,无异于品牌自杀。为此,宝洁曾折损两位品牌总监。
 
  时至今日,宝洁曾经轰轰烈烈的四次下乡运动仿佛已告一段落,但价位、假货等问题依然难以解决,宝洁要突破的其实是中国市场更深层次的痼疾。“被低价”仍然是宝洁的隐痛。由于农村消费者绝对收入水平仍然相对较低,低价是促进销售的重要条件,仍是跨国公司深入农村市场的竞争策略之一。
 
  正略钧策管理咨询顾问有限公司资深顾问闫强对记者指出,“作为大品牌国际公司的宝洁,产品价格相对农村消费者依然较高。最便宜的飘柔洗发水9.9元,而卖到农村去的有4元、5元。”
 
  就算是耐克、阿迪达斯推出了所谓的低价产品,但相对安踏、李宁等品牌而言,农村消费者可能更认同后者,因为相对价格得当,质量不错。闫强同时指出,“比如八九百元的耐克鞋便宜的话卖四五百,依然是没有竞争优势的。”
 
  低价并非“万能胶”,就算是9.9元的飘柔洗发水、低价位的耐克,仍面临更低价位更残酷的竞争。即使是中国新富家庭正日渐飞速增多,但市场还是需要足够的耐心。
 
  仿冒品带来的挑战
 
  不仅如此,在跨国品牌渠道下沉过程中,其假冒、山寨产品等问题都是亟需仔细考量的,机遇与风险并行。
 
  对耐克、阿迪达斯而言,下乡的第二步就是得应对那些仿冒品带来的挑战。
 
  以舒肤佳香皂为例,从AC尼尔森的消费者零售购买的数据上来看,其市场份额最高峰值时已经占到了68%,这是个非常高的数值。但根据宝洁的出货额(即销售)来看,其中真品甚至可能还不到这个消费数额的2/3。
 
  杨旭还在宝洁的时候,品牌部就有人挨过打,乡镇上的山寨厂商恨宝洁抢夺他们的市场,但最后也只能不了了之。
 
  相关地方保护主义对这类小企业给予了极强的保护色彩,因此,假货问题也几乎成了跨国企业的心头恨。
 
  当年在做三四线市场的时候,杨旭也极为痛苦,“甚至不需要去打多少广告,只需严厉打假,某些品类就能实现30%的增长。”
 
  在业界看来,乡下美食咽得有些难受。跨国公司原来是一整套面对自由竞争市场的商业体系,在广袤复杂的中国农村市场面前却失灵了。因此,在低价、假货等问题上,他们几乎是无能为力的。
 
  疯狂寻找新增长引擎
 
  “宝洁盘算了一下,其实它在三四线以及更底层市场上去发力,得不偿失,倒不如把控好现在重视的零售渠道和一些新兴的渠道,然后随这些渠道往下走,对其投入产出是最好的选择。”杨旭如是分析。
 
  无独有偶,联合利华也正在作此打算。据了解,联合利华还有30%~40%的产品需到四至六线城市消化,因为前三线已经铺就了整个60%~70%的比例。而乡下市场却也并非联合利华最热心的。
 
  这些巨头自有打算,意欲在未来渠道扁平化的趋势下顺势而为。
 
  他们的分销渠道一般主要包括两部分,除了直接供给沃尔玛、家乐福等大型超市外,再者是通过区域代理,分销到一些小型超市和小卖部。虽然分销也尤为重要,但这其中,前者是更为理想的渠道,走量大、流通快,实属重中之重。
 
  只有在大型卖场,他们才不会担心自己的产品被假冒、山寨所困扰。随着沃尔玛、家乐福等连锁超市在中国四到六线市场(村镇)的扩张,这些巨头也逐渐在渠道商挽回颓势。
 
  “实际上,宝洁屡战屡败的原因就是因为解决不了覆盖问题。”正略钧策闫强如是直言。重新定义中国市场的重要性,扩大其市场内基,在大品牌看来,一切也都顺理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