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成央企投资热土
2011-9-26 中国资本证劵网
编者按:刚刚过去的周末,神华集团与福建省政府举行合作项目的揭牌仪式。据悉,“十二五”期间神华集团将向福建投资300亿元,打造东南沿海能源、物流产业基地。神华对福建投资的加大,再次表明“海西”已成为吸引央企投资的一片热土。神华入驻,将促进“海西”经济大发展,相关公司也迎来历史机遇,11股机会大。
“海西”成为央企投资热土
25日下午,福建省政府与神华集团举行6个合作项目的揭牌仪式。根据双方此前合作协议,“十二五”期间神华集团将向福建投资300亿元,打造东南沿海能源、物流产业基地。
近年来,大型央企纷纷赴闽抢滩布局,掀起一股投资浪潮。“海西”已成为吸引央企投资的一片热土。
神华“落子”福建打造能源、物流产业基地
25日举行的揭牌仪式涉及福建省与神华合作的6个新建、筹备、筹建企业。
今年7月,福建省与神华集团在福州举行会谈,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十二五”期间,神华集团将加大对福建省电煤的保障力度,在福建省投资300亿元左右合作建设储煤基地、电力、港口及其他相关产业项目,在福建铁路运煤通道投资不少于30亿元等。
福建省委书记孙春兰指出,短短70多天,6个合作项目就全部揭牌,显示出神华集团对福建投资的信心。神华与福建的合作,将对其他央企赴闽投资产生促进作用。
神华集团董事长张喜武表示,神华有决心、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推动双方合作项目尽快落地、尽早见效,为福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出力。
“海西”魅力空前“虹吸”效应初显
神华集团入闽仅是众多央企青睐“海西”机遇的一个缩影。记者了解到,目前已有70多个国家部委、中央企业出台政策文件或与福建签署合作协议、会议纪要,支持福建发展“海西”先行,大企业、大集团、大项目在闽投资布局不断取得新突破。
2010年12月,福建在北京举办央企项目合作洽谈会,与上百家央企达成123项共8464亿元的合作项目。今年以来,宝钢集团重组德盛镍业项目、中航工业集团厦门天马TFT项目、漳州开发区首钢-凯西项目等相继开工;8月初,中海油与福建省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约定“十二五”期间将在闽投资800亿元;9月中旬,国资委直属的大型企业——中节能风力发电股份有限公司在福建武平投资的第一台风力发电测风塔投入运行……
“以招商选资为引导,以投资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加快构筑高端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科学发展和跨越发展,成为福建实践海西战略目标的明智选择。”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李文溥指出。
据福建省国资委统计,截至8月底,福建省在央企项目合作洽谈会时洽谈的123个项目中,已有52个开工建设,总投资达4224亿元。
研究人士指出,空前的战略机遇、独特的区位优势、广阔的市场空间,成为央企投资福建的多重动力。
2009年5月,国务院出台《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海西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今年3月《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获得通过,为福建发展进一步指明了道路。
央企入闽热潮助力“海西”跨越发展
众多大企业、大项目的落地,成为福建经济“量升质提”的加速器,之前较为薄弱的工业基础得以改观,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港口、岸线、海洋等优势资源陆续“激活”,山海差距、城乡差距逐步缩小,海峡西岸经济区“龙头”省份的带动和辐射能力全面提升。
以大型工业项目铸造产业龙头,带动民营企业和海内外资本跟进投资,建立完整的产业配套体系,是福建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抓龙头、铸链条,坚持央企、民企、外企‘三维’推进,着力建设大项目、培育大企业、打造大基地”的工业发展思路。
“众多央企落地,除了做大福建经济规模以外,更重要的在于塑造现代工业体系、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在更高起点上加快推动福建科学发展和跨越发展。”相关业界人士认为。
以“妈祖故乡”莆田市为例,通过借力重大项目,特别是一批带动和辐射能力强的项目在莆田的投资布局,该市逐步扭转经济结构中“轻重失衡,大小不均”的局面,“家家点火、户户冒烟”的草根工业模式得到有效整合,经济体量和后发动力大大增强。
来自福建省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福建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062.90亿元,同比增长13.4%。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达4015.57亿元,同比增长17.6%。
根据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海西的战略定位包括两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先试区域、服务周边地区发展新的对外开放综合通道、东部沿海地区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地。
“海西战略出台两年多以来,社会各界对海西成为继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区域之后中国区域经济又一增长极充满期待。”王开明指出,“而央企入闽,将成为打造这一新增长极的重要渠道。”
福建省社科院台湾研究所所长吴能远指出,海西建设的深层意义,在于创建对台经济合作新平台。一个发展壮大的海西,将成为进一步深化闽台交流合作的基础。
研究人士认为,借“海西”春风、扬央企优势,加速福建发展,其目标指向的是对接台湾,打造融合两岸的“海峡经济区”。
全球最大煤炭综合能源企业神华集团加速布局海西
神华给力福建能源发展
福建领舞海西,央企神速布局。自7月13日福建省人民政府与神华集团在福州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以来,短短两个多月,协议签订的内容取得重大进展。记者从省发改委获悉,目前,一批项目进入了签署协议或框架协议阶段,原定的9月底工作目标已超额完成,并继续拓展了新合作领域,与省能源集团合作,在福建建修船基地。
“7月签订协议以来,省领导直接指导,神华集团、福建省分管领导又多次沟通对接,有关市委、市政府领导积极推动。神华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到福建来不下10次,马不停蹄地开展调研、谈判和初可研等项目前期工作。”省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说。
如今,在罗源湾、湄洲湾、泉州、漳州、龙岩等地,神华人的身影频频闪现,神华布局海西的神速令人刮目相看。事实上,神华之“神”已成美谈。“神华创造了‘神话’。”这是中央领导同志前不久考察神华宁东煤化工基地后发出的赞叹。神华之“神”,神在发展速度。神华集团是中央直管的53家国有重要骨干企业之一,从1995年成立以来,短短16年,已建成了一个集煤电化、煤气化(行情,资讯)(000968)、煤焦化、煤液化四化合一的全球最大的煤炭综合能源企业。目前,神华的总资产达5600亿元,煤炭产量超4亿吨,列全国煤炭行业之首。它不仅是我国规模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的煤炭企业,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经销商,世界500强企业。
在央企、外企、民企,各路英豪到海西这片热土投资兴业、尽显风流之际,神华跃然而入。“十二五”期间,神华将加大对福建省电煤的保障力度,在福建投资300亿元左右合作建设储煤基地、电力、港口及其他相关产业项目,在福建铁路运煤通道投资不少于30亿元等。
神华何以将这一战略棋子落盘于海西?
有关人士认为,神华是世界最大的现代煤炭产销企业,在福建省煤炭供应市场中占有较大份额。加强与神华的战略合作,对发挥双方优势,推动福建能源产业优化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协议,福建省将积极支持神华与福建企业按深水深用原则合作开发罗源湾可门1-3号泊位,支持神华在湄洲湾开展港口项目新建或资产重组项目可行性研究,支持神华集团公司开展在福建电力基地建设粉煤灰提取氧化铝循环经济工业园区的规划论证工作等。
中央支持福建加快海西建设,福建更凸显独特的区位优势、优越的港口资源、完善的基础设施、优良的生态环境、广阔的市场空间也是神华看好合作的基础。神华集团董事长张喜武说,神华与福建具有相同的发展方向和强烈的合作意愿。资源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和重要保障,神华看好福建的独特优势,希望以此次合作为契机,紧紧抓住海西发展战略机遇,发挥央企优势,加快项目发展步伐,真正实现强强联合、优势互补。
神华的优势还在于企业是以煤为基础,电力、铁路、港口、航运、煤制油与煤化工为一体,产运销一条龙经营的特大型能源企业。目前,神华拥有4500万千瓦火电装机,规模居全国第六,风电装机容量200万千瓦,国内第五;拥有1500公里的自营铁路、1.2亿吨吞吐能力的港口、8000万吨运力的船队……如今的神华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煤炭企业,其煤、电、路、港、航、化一体化经营理念已让神华成为一家名副其实的综合类能源企业,抗御风险能力大大提升。
张喜武表示,神华一定要抢抓机遇、抓好当前、谋划长远、求得共赢,发挥资金、管理、技术、人才等方面优势,充分利用福建的岸线优势,开展煤、电、港、运的战略合作,更好地履行央企的政治责任、经济责任、社会责任和行业责任,为福建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贡献。
只有16年历史的年轻企业神华,创造了快速崛起的企业神话,如今其神奇之笔正在海西发力,书写新的神话。
厦门航空积极推进促海西民航事业稳步发展
实现持续飞行安全、保障航班正常,一直是旅客和民航业内关注的核心话题,也是厦门民航业内各单位共同的心愿。9月23日,以“携手海西,共绘蓝天”为主题的民航厦门地区“飞行员、管制员、指挥协调员青年交流合作活动”(简称“三员”交流活动)暨流量协同管理平台启动仪式在厦门金雁酒店隆重举行。厦门航空有限公司(XiamenAirlinesLtd.,简称“厦航”)作为海西航空企业的生力军,作为本次活动的主体单位之一,高度重视此项活动,积极参与,大力推进。厦航总经理车尚轮、党委书记洪荻生、副总经理张群治、赵东、王景民等出席活动。
会上,民航厦门地区三大主体单位——厦门航空有限公司、民航厦门空管站、厦门国际航空港股份(行情,资讯)有限公司三方的公司领导共同签署了《保安全、促正点,推进海西民航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战略合作协议》。今后,航空公司、空管、机场三方将在信息共享和有效磋商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合作,加强飞行员、管制员、指挥协调员的业务、技术、文化交流,提升厦门民航整体运营品质,促进航班正常水平不断提升,共同推进海西民航事业稳步发展。
中国民用航空局(CivilAviationAdministrationofChina,简称“民航局”)副局长夏兴华对此给予专门肯定,指出:“厦航、厦门空管站、厦门机场联合开展‘三员’交流活动,进一步提高安全运行和航班正常的保障能力,这是一种创新形式。希望通过这一实践活动,能够不断总结经验,在航空公司、机场和空管诸单位的协调中,寻求新的合作互助形式。”
此次活动受到各相关单位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出席的领导有民航局空管局党委副书记范芸芸,厦门市副市长潘世建,闽南地区航空协调委员会政委时本训,民航华东空管局党委副书记冯惠勇,民航厦门监管局副局长邢万红,厦门空管站站长施和平、党委书记来海根,厦门航空港集团副总经理兼航空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斌等。会上,民航局空管局党委副书记范芸芸,厦门市副市长潘世建,闽南地区航空协调委员会政委时本训等领导发表了重要讲话,进一步坚定了三方共同建设好海西民航事业的决心和信心。
飞行员、管制员、指挥协调员是航班运行链条上的三个主要节点和重要人群,管理着航班从离港到进港、从起飞到着陆、从地面到空中的诸多环节,是保障飞行安全和正常的关键岗位和主体力量。此次“三员”交流活动的开展正是贯彻落实建设民航强国战略构想的具体举措。会上,三方团委书记签订的《飞行员、管制员、指挥协调员交流合作项目协议书》,将搭建起交流平台,通过三方主要领导定期会晤,业务部门定期召开安全生产联席会议等形式,增强合作的意识,形成民航大家庭的文化,促进民航系统整体的和谐和进步,开启民航主体单位深度合作的新局面,促进民航安全工作走向新台阶。
此外,为了确保“三员”交流活动切实有效开展,由厦门空管站负责搭建的以“空中交通运行管理系统”为核心的空中交通流量管理技术平台,将实现三方之间的航班运行信息数据共享,进一步优化厦门区域航班放行程序,有效处置航班因军航活动、天气、设备故障等原因造成的航班大面积延误,使厦门机场,甚至厦门区域的航班运行更加顺畅有序,进而优化海西地区的空域和航线结构,促进航班容量有序增长,全面提升民航服务品质和航班正常水平。
厦航领导表示,一直以来,厦航在严管理、强保障、控风险,着力打造持续安全品牌的同时,也通过“内部提效、外部保畅”,狠抓航班正常率。推动厦门地区航空运输三大主体单位的青年职工开展深入交流和技术合作,有利于广大青年飞行员、管制员、指挥协调员提高岗位技能,树立持续安全理念,共建安全畅通的和谐蓝天。此外,从“三员交流”上升到“三方合作”,开创了航空公司与空管、机场单位协同管控航空流量的先河,厦航将充分利用好“三员交流”平台,促成长效合作机制的建立,与民航各兄弟单位携手,保安全,促正点,为广大旅客提供更优质的航空服务,为海西民航事业的稳步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