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助力爪哇犀牛保护工作小组
2011-9-22 中国江西网
 
  爪哇犀牛是世界上最珍稀的哺乳动物,几近绝种。为此,全球领先浆纸企业APP正在和社会各界一起努力,拯救爪哇犀牛。近日,印尼新近成立的爪哇犀牛保育工作小组(Conservation Working Group, CWG)宣称已顺利完成了第一阶段工作计划;犀牛主要栖息地马戎格库龙国家公园(Ujung Kulon National Park)发言人兴奋地表示,园内全球仅存的50头爪哇犀牛状况良好,且最近又有小犀牛降生,这令拯救濒危爪哇犀牛的工作“前景充满希望”。
 
  爪哇犀牛保育工作小组成立于今年7月。该小组由印尼林业部、APP董事总经理Aida Greenbury及其他相关部门组成的监事会共同领导,主要负责推动印尼林业部于2007年制定的印尼犀牛保育行动计划,且致力于偕同政府与私营部门在保育爪哇犀牛工作上开展更深入的合作。小组由特别顾问委员会提供支持,其成员包括印尼犀牛基金会(Indonesian Rhino Foundation,YABI)代表、执行董事Widodo Ramono博士和就职于加扎马达大学(Gadjah Mada University)与茂物农业大学(Bogor Agricultural University)野生动物专家、当地社区领袖及资深野生动物保护人士Alain Compost等。
 
  保育工作小组项目协调人Agus Priambudi先生声称:“我们希望在未来五年内将爪哇犀牛的数量增加50%。这一目标听上去也许有些野心勃勃,但我们深信它是有可能实现的。如果要想让子孙后代有机会看到这种神奇的生物,那么我们的保育工作就必须到位,而拯救濒危爪哇犀牛的行动成败就在此一举。”
 
  保育工作小组目前顺利完成了五年工作计划的第一阶段。这个五年计划包括保护并改善犀牛栖息地的科研项目,以及向马戎格库龙国家公园的工作团队提供所需的支持。支持的形式多种多样,其中包括帮助国家公园工作团队更精确地计算爪哇犀牛数量并分析野外数据与信息、社区培训项目、或为工作团队提供适当设备等。为了有效提升园区警察巡查国家公园内水域的能力,APP最近还特意为此购买了快艇——爪哇犀牛常在这些水域饮水洗澡,因此这里也成了保育工作小组的主要观测点。
 
  此外,保育工作小组正帮助重组马戎格库龙国家公园团队,以严厉打击造成爪哇犀牛如今面临生存危机的两大行径:屡禁不止的偷猎,以及持续性的栖息地破坏。
 
  Aida Greenbury表示:“我们会全力支持印尼达成2016年前爪哇犀牛数量增加50%的目标。恢复栖息地是实现这个目标的基础,为此,我们需要推动众多利益相关方携手参与管理国家公园,共同实施爪哇犀牛的综合保育行动。同时,带动当地社区团体参与此项行动也尤为关键。只有将那些对爪哇犀牛的生存构成威胁的利益相关方转变为我们的合作伙伴,保育行动才能取得长久的成功。”
 
  保育工作小组将给生活在国家公园周边缓冲区内居民提供更多支持,如通过提供经济替代方式等逐步消除侵占国家公园林地的行为,从而进一步减少破坏爪哇犀牛栖息地的可能性。
 
  作为制浆造纸规模最大的企业之一,APP也始终坚持保护珍稀野生物种,并最终实现人与野生动物和谐共存的愿景,为此APP不遗余力地协助推进各类保护自然栖息地和野生动物的项目。上个月,APP就与南苏门答腊自然资源保护署、苏门答腊虎保护基金会等多个机构协作,顺利完成了一头七岁大的雌性苏门答腊虎的迁移项目。这头名为Putri的苏门答腊虎因其在南苏门答腊省的栖息地与住民发生冲突而被捕获,工作小组对其进行了周密的健康检查,辅以数月的悉心照料,在一系列研究调查后,最终将其迁移至适合虎类生存繁衍的Sembilang国家公园。
 
  于此同时,APP近期推出了全新门户网站“雨林真相(www.rainforestrealities.com)”,通过这个平台,APP希望分享有关热带森林社区、生物多样性和濒危物种保育的真实故事,并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到保护热带雨林及珍稀物种的行动中来。“雨林真相”呈现了大量见解深刻的文章、珍贵照片和视频短片,并设了可供公开、透明交流的论坛区,网站内容主要由六大板块组成,分别是:1)生物多样性;2)木材合法性与伐林;3)人、地球、经济利益;4)社区;5)生态创新;6)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