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民企:创新是前行的不竭动力
2011-8-22 泉州晚报
 
  昨日召开的民营企业家座谈会上,来自晋江、石狮、南安的30位企业家齐聚一堂。大胆的发言、争鸣的姿态、开放的座谈方式,都透露出全新的气象。创新、转型、信心、本土,成为四大关键词,引领泉州企业迈向新征程。
 
  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在全球化、经济一体化的形势下,创新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且是科学技术、人文科学、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
 
  对企业而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创新论】
 
  “危”中寻机,泉州企业走上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之路。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附加值,增强核心竞争力,泉企正不断做优、做强、做大。
 
  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率
 
  技术创新是企业创新的核心内容之一。不少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20多年来,面对原材料、人工等生产成本的不断上涨,恒安只有一个单品涨过价,却能在利润率上保持同行领先,恒安国际集团总裁许连捷道出了其中关键:只有在注重销售量的同时注重利润率,才能在占领市场的同时保证产品竞争力,而要保证产品核心竞争力,靠的是产品创新。恒安所有利润,有70%来源于此。以造纸为例,用水方面,恒安的水实现了零排放,深度处理后的水进行循环利用,效益高;气方面,恒安与湖南长沙一企业合作,将生产中原来排掉的气引到锅炉,一个小时能节省20吨蒸汽,投入的设备只要3年就能回收成本。正是因为不断进行技术创新,降低生产成本,恒安的利润率才能远远高于同行,材料涨价时可以保持10%的利润,材料降价时可以保持20%的利润。
 
  盖奇(中国)织染公司近年来引进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纺织面料冷转移印花工艺设备及冷转移环保印花加工生产技术,与上海长胜纺织制品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共同成立纺织面料冷转移环保印花示范基地。该项目拥有20项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彻底解决了传统印花工艺耗能、耗水、耗时、成本高、花样图案粗糙等问题。公司董事长王衍筑介绍说,与传统印花工艺相比,冷转移环保印花可节能、节水、节时、逼真效果如同高清晰度照片,是集环保、节能、高效为一体的高新技术。“项目正式投产后将产生直接产值达10亿元以上,衍生品产值可达30亿元。”王衍筑说,项目不仅改变了福建印染行业落后于江浙、广东等省的现状,并能够带领印染行业尽快超越江浙及广东等印染行业先进省市,促进福建印染行业的跨越式发展。
 
  产品研发提升竞争力
 
  产品创新的一小步,企业改革的一大步。不少泉州企业把产品创新研发作为打开市场的“金钥匙”。
 
  今年1月至7月已实现纳税8600万元富贵鸟集团有着如此傲人的业绩,与创新是分不开的。集团总经理韩英介绍说,公司拥有省级技术研发中心,并在意大利、香港、广州等地分别设立研发分支机构,常年聘请意大利等地著名设计师以及中国内地的设计精英,组成强大研发团队。
 
  为了解决印染企业高污染、高能耗的问题,福建清源科技有限公司多年来通过走产学研合作道路,和福州大学成立了环境资源研发中心和博士后工作站,经过几年的努力,开发了多种新型的环保产品,应用于本企业印染生产。
 
  福诚(中国)有限公司作为国内领先的缝制技术及服务的提供商,涵盖了设计、裁剪、缝制、整烫、厂内快速物流等五大系统,成为服装生产工艺和设备配置领域的行业领军者。董事长林宏楠说:“公司在服装行业企业信息化服务领域取得了良好的业绩,得益于在纺织服装领域二十几年的专业经验,整合国际上最前沿的技术和设备,从设计、生产及销售等各个环节为客户提供世界级的创新和适用的信息化服务和软硬件设施,进一步提升客户的潜在价值。”
 
  人才培养奠定创新基石
 
  创新,离不开专业人才的培养。只有加快培养、引进力度,全力打造高层次创新型人才“高地”,企业的创新才有人才的支撑。
 
  上半年,南安市政府与中国石材协会南安石材行业龙头十一家企业发起投资建设“福建石材工程技术学院”。据悉,学院选址在南安水头镇,占地350亩,计划投资3亿元,现前期资金已经到位,目前正在进行手续报批。华辉石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清安说,学院将为石材产业升级培养技术人员,对发展工艺石材、环保石材,创新产品,提升石材层次有重大意义。“经了解相关信息,福建乃至全国目前没有专业石材工程专业学院,石材产业在南安已成为全国最大的产业基地,创办学院意义重大,如能在今年顺利获得批准,计划在2013年就能招收第一批新生。”他建议,政府在开拓出口市场时给予大力支持,鼓励企业走出去的同时能带动其他产业一起开拓出口市场。
 
  “作为行业领跑者,人才战略和技术创新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是企业生存根本。”九牧集团董事长林孝发介绍说,九牧集团正在建设位于日本东京的创新研究院,规划建设中欧设计中心,近期将在南安启动“中国厨卫博览园”项目,包括产业博物馆、创意园、厨卫学院、国家厨卫检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