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民企:把企业的根留在泉州
2011-8-22 泉州晚报
 
  泉州企业要壮大,要冲刺国际市场,除了掌握国际市场游戏规则,更离不开本土化发展战略。对泉州而言,把企业的根留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
 
  泉州最大资源来自本土企业资源
 
  作为中国民营之都,泉州滋养了千千万万的企业,石化、鞋服、水暖等产业集群享誉海内外。在走出泉州、走出国门的步履中,泉州企业家胸怀的是这片养育他们的热土。把泉州本土企业做强做大,推动泉州跨越发展,是他们矢志不渝的努力。
 
  昨日的座谈会,抛出了一个引发热议的话题:总部经济。恒安国际集团总裁许连捷认为,在会上讨论如何给总部经济更加优惠的政策非常有前瞻性,与泉州的回归工程是相辅相成的,“毕竟我们泉州最大的资源,就是有本土的企业家资源”。所以,在本土企业家往外扩张发展时,通过总部经济扶持政策引导支持他们回流,也是把泉州企业的根留在泉州。“有了全省的指导性意见,泉州要留住企业就更好办了。”他建议,增量部分的奖励不要封顶,可以根据地方的财力更有弹性一点,还应该对节能减排技术改进专门扶持,通过战略性的政策引导企业不断节约资源,提高创新能力和产品附加值,企业在获得优惠的同时,推动地方发展,“这是个双赢的政策”。
 
  在南安市委、市政府具体落实对接下,华昌控投(集团)董事长林书育本月18日在南安签订了一个新经济模式项目。他表示,泉商品牌在国内外影响深远,在外的泉籍企业家们私下都在讨论如何组团回乡二次、三次投资创业。而时下全省发展的势头、环境以及“筑巢引凤”的政策,将吸引很多像他这样外出的闽商再“飞”回来。
 
  盼盼食品集团董事长、总裁蔡金垵表示,把集团带入农业产业化省级、国家级重点国家龙头企业和国家扶贫重点龙头企业的高度,眼下着重做的,就是要在晋江加大总部的投入,增资扩产。
 
  协力为泉州打造更多国家级平台
 
  泉州企业要发展,除了自身的努力、政府的扶持,还需要由上而下建立许多平台,才能支撑产业持续发展。
 
  晋江三力机车有限公司的三力品牌作为在国际市场上拥有一定知名度的中国品牌,正努力成为承接未来产业转移中的佼佼者及领军企业。总经理王更生表示,目标的实现,需要企业坚持不懈地努力及开拓,也需要大环境提供并创造一定的配合。“我们认为政府可以搭建平台,争取并促成中国园林机械国家级技术中心落户福建(晋江);争取得到国家产业政策上的支持,利用国家级技术中心的优势,及时掌握最新的行业技术,促进企业技术产品创新;积极引进并培育更多的技术人才,打造工业强省。”
 
  不少企业家正通过个人的力量,试图为泉州乃至福建创造更好的发展条件。以纺织服装产业为例,协盛协丰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施少雄奔走呼吁:国家在广东、浙江等纺织大省均建设了国储棉储备库,唯独福建尚未设置,福建全年棉花的采购额超过了100亿元,都需要外调。在福建建设国储棉储备仓库、交割库已成了迫在眉睫的产业大事。为此,他与新疆大型国有企业新疆农资集团公司初步达成在石狮市设立棉花专业仓储库、交割库的合作意向,争取我省首个棉花电子交易平台和棉花期货交割仓库在石狮成功落地。
 
  林书育建议,由政府牵头,积极引导粮食企业在产区建设粮食基地,以进一步确保我省的粮食供给。他认为,可以在省级储备粮轮换上,借鉴广东等省的灵活机制,让粮食储备功能适度市场化,由企业提供资产担保负责储备粮轮换,对轮空范围和轮空期适度引进弹性机制,以便在粮食安全保障线以内结合加工、销售和进出口业务,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实现储备粮保值和升值。“现有的一些粮库因建设年代久,维修资金负担大,已不能满足现代粮食仓储需求,建议整合集约用地建设粮库”。
 
  期盼共享一体化优惠政策
 
  对企业而言,经济环境越好,对企业发展越有利。石狮大帝集团董事长吕培榕期待在“厦漳泉一体化”战略中赢得新的发展空间。
 
  “这个举措一定会带动区域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区域竞争力的整体提升。”吕培榕说,“现在关键要落实到具体行动,比如政策要一体化,就是在厦门特区享有的政策尽可能在全区域推广,这样就有公平的经济环境,泉州很多企业就不会到厦门区开税票了。”另外,现在省里要有厦漳泉区域的发展战略专项规划。“要做到规划先行、分步实施、能快则快。这样就能建成一个具有全国乃至世界性的经济活跃板块,吸收更多国际化知名企业落地,吸引更多台资企业集聚。”
 
  内外夹击,让中宇建材集团有限公司总裁蔡吉林感受到了南安水暖卫浴产业的发展压力。外部竞争压力方面,大量国际著名品牌涌入,广东水暖卫浴企业依靠当地的陶瓷产业群也在积极调整发展规划,走卫陶一体化的发展道路。内部压力方面,泉州打造千亿橱卫产业集群,配套用地紧张。他表示,南安水暖卫浴产业力争将福建橱卫产业打造成千亿产业集群,企业在快速扩张的同时积极加大投入,希望政府能返还企业所得税以加快企业的快速发展,推动福建橱卫千亿产业集群的建设。眼下,南安水暖卫浴产业想要从单一“五金”水暖产业,过渡到整体橱卫产业集群,也必须具备良好的融资渠道,希望政府重点扶持水暖优秀企业,早日形成以南安—厦门两地为主的福建省橱卫千亿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