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企:热心公益谱新篇
2011-8-22 泉州晚报
 
  从最初的贫困到如今拥有亿万资本,历经30多年拼搏,先富起来的泉州企业家们似乎有一种心灵互动不比谁的车豪华,但比谁做的慈善事业更出色。在一个个的慈善数字背后,是一个个有着强烈社会责任感的泉州企业和企业家们。
 
  事业有成
 
  投身公益
 
  早在2002年,民营经济发达的晋江,就成立中国内地首个县级慈善总会,募集资金1亿多。在随后的5年之间,泉州慈善圈子越做越大,国内异地泉商、海外泉籍乡亲和几乎所有泉州名牌企业家都跻身其中。2008年,在一个关于泉州的“老板慈善榜”中,仅泉州、晋江、石狮三地个人捐助额在500万元以上的就有近70人。
 
  曾经,富裕的泉州企业家总是习惯在遇到红白喜事时,大笔地将钱花在吃喝送等攀比上,近几年,将钱捐给慈善事业则成为大家的共识。匹克集团总经理许志华大婚,集团董事长许景南一举向泉州市慈善总会捐出2000万元善款;亲亲投资公司、红桥创投董事长吴火炉长子吴培坤和柒牌董事长洪肇设女儿洪琼瑶喜结连理,双方各捐500万元善款。如今,每逢喜事,都成为泉州企业家捐款的好时候,几乎是“无捐不成宴席”。
 
  “泉州一直都有乐善好施的传统,改革开放初期,很多华侨回家乡来捐赠公益事业,扶持家乡发展。”丰泽区慈善总会副会长、匹克董事长许景南说,泉州企业家在这样一种传统熏陶下,赚到钱自然会想到要回报社会。
 
  在泉州民营企业老板“捐资助慈善事业”义举的推动下,“慈善文化”已经深深根植泉州企业界,越来越多的泉州企业家荣获“泉州慈善家”、“八闽慈善奖”、“中国慈善家”等称号,以企业名义设立冠名的慈善基金已有数十个。
 
  多元捐助
 
  新解慈善
 
  全国工商联副主席许连捷曾谈到,过去的穷苦生活让泉州企业家对“慈善”有更深刻的理解。“像我这个年龄的人,大多是苦过来的,小的时候想吃饱饭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所以,一旦知道有人遇到困难需要帮助,自然会积极行动。”
 
  依靠个人奋斗成为亿万富豪,经历过贫困,泉籍商人们更清楚弱势群体最需要什么,钱用在哪里才更有效率。他们在慈善事业上更有创造性,更有责任感,同时更想借慈善实现自我。把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创造性,带到公益事业中,泉商慈善的触角延伸得越来越广。
 
  安踏曾参与中国篮球协会和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共同发起的“CBA与我共成长”公益计划,向新疆地区捐赠300万元人民币,并向阿克苏和喀什两地捐赠5个希望体育室和5个希望图书室;永高体育用品有限公司与福建省童鞋协会所创的“壹双鞋·援助项目”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并捐赠专项成立资金10万元及5000双童鞋给贫困山区的学生。
 
  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企业设立慈善基金。以晋江为例,数据显示至去年12月1日,晋江市慈善总会新增冠名慈善基金6个共800万元,新设立留本捐息慈善基金4个共2000万元,10个已冠名慈善基金续捐共6887万元。
 
  联手济困
 
  回馈社会
 
  从扶危济困、捐资办学,到抗震救灾,泉商致力家乡公益事业,在他们拼搏于商海时,我们同样能看到其善举遍布全国各地。
 
  2010年,青海省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第二天,许连捷旗下的恒安集团即向玉树灾区捐款500万元人民币,许荣茂捐款500万港元……许连捷、许荣茂,只是中国红十字会青海玉树救灾捐助名单中的两个名字,只是泉商致力公益事业的一个片断。在过去的各种爱心慈善公益活动中,都活跃着泉商的身影。
 
  许健康,捐赠3900多万元于“新农村建设”,其在慈善公益事业捐资达上亿元;柯希平,先后捐赠慈善公益事业6000多万元,2008年被评为“中华慈善奖·最具爱心慈善捐赠个人”;邱季端于2008年1月向福建慈善总会捐赠2000多万元设立“邱季端慈善基金”,并先后捐赠“北京师范大学邱季端体育馆”2500万元……
 
  在泉商眼中,投身慈善事业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必然方向,财富来自社会,也要回报社会,当企业家享受改革开放成果的时候,怎能忘记在家乡,在这块企业成长的土地上,还有困难群体需要他们共同去帮助。“每个人,特别是经济条件比较好的企业家,都有责任以自己的爱心去帮助他们摆脱困境,塑造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