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加工业相关知识
2011-8-1 湖南日报
 
一、农产品加工业
 
  农产品加工业是指以农、林、牧、渔产品及其加工品为原料所进行的工业生产活动。我国将农产品加工业分为12大类,即: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烟草加工业,纺织业,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业,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含家具制造),造纸及纸制品业,印刷业、记录媒介的复制,中药材加工和橡胶产品加工等。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农业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提升农业整体效益的关键环节。欧美等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业中的食品工业产值占全部GDP的比重达20%以上,在制造业中远远高于电子、钢铁、汽车等产业;在美、法、德三国工业结构中,比重最大的是食品工业,其次才是建筑业和制造业;荷兰的食品和饮料加工业的营业额约占荷兰工业总额的近30%;法国的农产品加工业近20年来发展势头强劲,平均每年增加11.5%,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7%,从业人数占其工业从业人数的20%,是法国工业中增长最快、盈利最多的行业。
 
二、农业产业化经营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指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主导产业、产品为重点,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建设、系列化加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形成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农工商、农科教一体化经营体系,使农业走上良性发展轨道的现代化经营方式和产业组织形式。目前,我国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主要有“公司(龙头企业)+农户”、“公司(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农户”、“公司(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等模式,随着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完善和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龙头企业(市场)+种养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户”将成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发展新趋势。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体力量是龙头企业,其通过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引领农民按照市场需求发展农业生产,使产前、产中和产后各环节有机结合、相互促进,从而达到了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
 
三、农产品加工转化率
 
  指一定时期、一定区域内所有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工消耗的初级农产品占该区域农产品总产量的比例,是反映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可以按农产品种类分别计算,也可以采取加权平均的方法计算综合转化率。目前,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一般为80%—90%,我国为30%左右,我省为20%。
 
四、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的比值
 
  指一定时期、一定区域内所有农产品加工企业产值与该区域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值,是衡量一个地区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目前,美国、法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的比值一般为3—5:1,我国为1.6:1,我省为0.88:1(不含烟草)。
 
五、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
 
  广义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包括来源于农业的初级产品和加工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是指农产品营养品质和卫生质量对人体的健康安全可靠性。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是振兴农产品加工业的重要内容,具体包括质量安全标准体系、检验检测体系、质量认证体系、监督管理体系等主要方面,涵盖了农产品生产、加工和产品流通全过程。在农产品生产环节,要积极推进良好农业规范(GAP)认证,提高绿色、有机产品比重。在农产品加工环节,要全面推进 “良好作业规范”(GMP),广泛推行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ACCP)、ISO22000、 ISO9000等管理体系认证。在农产品流通环节,要依托信息技术和平台,建立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