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垃圾分类有名无实
2011-8-3 贵州都市报
⊙核心提示
作为商务部确定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项目建设第一批试点城市,贵阳市街头的分类垃圾箱随处可见。但记者近日发现,虽然垃圾箱分类了,但实际却难以发挥功用。一方面市民对哪些垃圾是可回收的了解不多,丢垃圾很少按类投放;另一方面,垃圾的回收也难以进行分类处理。
现状
分类垃圾箱“吃”得不对胃口
“矿泉水瓶、饮料瓶属于可回收的吧,有时候我会按照分类标准将垃圾放入相应的垃圾桶中!”在贵州师范大学门前路段,3名在校大学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至于垃圾的具体分类,3人表示,他们也不甚了解,特别像餐巾纸、一次性用品一类的垃圾,到底属于可回收还是不可回收?大家都是凭感觉丢。
在贵阳大剧院门前,一名中年男子正要将一个刚喝完的牛奶纸盒放入标有“不可回收”字样的垃圾桶中。面对记者的询问,男子迟疑了一下,然后向记者抱怨,“你自己看看垃圾桶里面的东西,谁又严格按照分类标准来投放了?大家都在随手乱丢!换句话说,就算我们都按标准来将垃圾丢弃在指定的垃圾桶里了,可环卫工人清运垃圾时,还不是一股脑儿倒在垃圾车里面运走,我们岂不是白忙活了?”
在记者街头随机调查的30名市民中,有近五成市民表示不清楚垃圾的详细分类;在丢弃垃圾的时候,只有近二成的市民表示,他们会每次都严格按照垃圾的类别来投放垃圾。
质疑
垃圾装车要不要同步分类
7月28日下午4点左右,贵阳市宝山北路贵州日报社公交车站台附近,一名工人正在清运人行道上的分类垃圾桶。工人将拖着的垃圾板车停放在路旁,然后走到垃圾桶边,依次将收集“可回收垃圾”的垃圾桶和收集“不可回收垃圾”的垃圾桶从垃圾箱中拎出来,然后把桶内的垃圾统统倒入了同一个垃圾车中,便准备前往下一个垃圾箱。
“两类垃圾你怎么混在一起回收呀?为什么不分开清运呢?”记者自称周边居民,上前跟环卫工搭讪。“我们都是这样清理的,难不成还要派2个人,拖2辆车来,其中一人专门负责运可回收桶内的垃圾,另外一人负责运不可回收的垃圾?再说,你自己看市民们丢弃在这两个桶里面的垃圾,有谁又认真区分了,还不是在乱丢?现场分拣会污染环境,我们只有先全部拖回垃圾中转站,交给其他人来处理。”这名工人的回答颇有几分无奈。
贵阳市某街道办事处环卫所的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辖区街道的垃圾,都是环卫所的清洁工人负责清理,然后用垃圾车拖往指定的垃圾中转站。工人们会不会按类别来清运垃圾,这名工作人员表示,目前他们并未接到这方面的工作要求,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的垃圾仍是一并装车运走。至于到了垃圾中转站后会不会分拣归类回收,他们就不太清楚了。
无奈
贵阳市每日垃圾两千吨
环卫部门无力分拣回收
昨日下午1点,记者带着垃圾分类的这些疑问来到贵阳市城市管理局环卫处时,环卫处副处长周小庆告诉记者,贵阳街头的这些分类回收型果皮箱是2010年10月份开始安装的,数量在5000个左右,大多位于城市主干道两旁。从目前情况看,市民们基本上还是能按照箱体的“可回收”和“不可回收”标识来投放垃圾。
周小庆介绍,市民投放完垃圾后,环卫部门在处理垃圾时的分工和流程基本如下:各街道办事处和社区的环卫工人负责将垃圾运送到辖区附近的垃圾中转站,各区环卫站的工作人员将垃圾压缩装车后,直接运往指定的垃圾填埋场,进行卫生填埋处理。
垃圾到了中转站后,工人要不要对其中可回收的部分进行分拣回收,然后再对不可回收部分予以填埋处理呢?对于市民这一质疑,周副处长表示,许多市民在丢弃垃圾时,可回收部分其实已经自行选出,卖往废品收购站;就算垃圾桶内偶尔会有一些可回收物品,每天有大量拾荒人员在垃圾桶里面翻找,等垃圾到达中转站这个环节时,基本上都是一些不可回收垃圾了。再说,他们的工作职责是处理垃圾,不是回收。贵阳市目前每天需要处理的垃圾在两千吨左右,他们根本没人手和时间来对垃圾作分拣和回收处理。
“要想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垃圾分类回收处理,需要环卫、经贸、教育、环保、文化、规划等多部门的共同努力!目前,国家已经出台了相关规定,希望能早日将垃圾分类回收工作搞好!”周副处长说。
⊙延伸阅读
这些垃圾可回收
主要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五大类。废纸:主要包括报纸、期刊、图书、各种包装纸、办公用纸、广告纸、纸盒等等,但是要注意纸巾和厕所纸由于水溶性太强不可回收。
塑料:主要包括各种塑料袋、塑料包装物、一次性塑料餐盒和餐具、牙刷、杯子、矿泉水瓶、牙膏皮等。玻璃:主要包括各种玻璃瓶、碎玻璃片、镜子、灯泡、暖瓶等。金属物:主要包括易拉罐、罐头盒等。布料:主要包括废弃衣服、桌布、洗脸巾、书包、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