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乐包产业链的启示:回收利用让废物资源化
2011-7-19 辽宁日报
喝完一盒纸包装的牛奶,家住沈阳市皇姑区的肖女士随手将空盒扔进了垃圾箱。像这样的动作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很多人将剩下的牛奶或饮料盒与其他垃圾混杂在一起,然后扔进垃圾桶,它们的最终目的地往往是垃圾处理场。
这本无可厚非,可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由于这类包装盒中有大量不可降解材料,不仅增加了焚烧难度,也给环境造成了污染。更为主要的是,这些东西是可以回收再利用的。
相关资料显示,在我国每年产生的庞大包装废弃物中,除金属包装材料的回收利用率较好外,其他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率均较低。目前我国铝的复合包装年回收率仅有10%-15%,回收率较高的利乐包最高也仅仅达到30%。依此推算,每年浪费掉的金属铝可达到2.5-5.5万吨。这一数据表明,包装废弃物的问题日益突出,建立有效的包装废弃物回收体系迫在眉睫。
包装废弃物增加环境负担
近年来,包装在我国工业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资料显示,1981年,我国包装业的总产值为72亿元;而到了2004年,这个数字已飙升至3283亿元,年均递增率高于18%;2009年底,我国包装工业总产值首次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包装工业大国,工业总产值也增长到 1万亿元。在国民经济42个工业行业中,包装工业已经提升至第14位。其中,纸质包装行业的产值占比在过去8年间连续保持在30%左右。
随着包装业的迅速发展,包装废弃物也持续增多。据统计,我国目前城市生活垃圾场中,有1/3都是包装性垃圾,而这些包装性垃圾有一半以上属于豪华包装。包装材料由于使用寿命短、使用量大、废弃后难以降解、固体废弃物量大并难以集中处理,从而对环境和生态造成了巨大压力。尽管有一部分包装废弃物通过拾荒者得到了回收再利用,如纸箱、饮料瓶等回收率达到90%以上,但大部分包装物的回收率仍较低。据统计,2005年,我国包装废弃物总量达1600万吨,并且还在以每年10.5%以上的速度增加,而我国每年生产的包装制品整体回收率还不到20%。这不仅给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而且还让很多可以回收利用的材料白白浪费了。
如今,资源再生利用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科学高效地提高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利用率,是减少资源浪费和生态环境负担的必经之路。目前,我国已在北京、厦门等城市开展了利乐包回收试点,而我省,目前还没有开展相关工作。
专家表示,要发展循环经济,关键是要掌握能够使一个产业的产业链循环利用的技术。也就是说,一个产业从产品设计、材料选择、加工制造和废弃物排放,以及到最后的回收处理等各个环节,都要以确保污染物零排放的技术作保障来进行全盘考虑和统一筹划。
利乐包的回收利用值得推广
离开了商品,包装即成为废物,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就此便失去了价值。在采访中记者听到专家这样说:“一旦废弃包装可以再生利用成为生产的原材料,就自然会促进整个社会包装物回收再利用的意愿。 ”利乐包的回收利用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些借鉴。
对于“利乐包”这个词语,也许很多人并不熟悉。但若要提到牛奶、饮料等的“纸质包装”(实际是铝塑复合包装),您一定不陌生。目前中国市场上用于液体产品的包装中,近95%都是这种利乐包。
作为一种由纸、铝箔和聚乙烯塑料复合而成的材料,我们日常所见的像利乐包这样的牛奶、饮料纸包装一共有6层,其中纸浆、铝和塑料的含量分别约为75%、5%和20%。将废弃的牛奶、饮料盒送到造纸厂后,首先把原生长纤维纸浆提取出来,接下来将铝跟塑再进行分离,最终产生的产品是纸浆、铝粉与塑料3种材料。纸浆可以生产卫生纸,而铝和塑料,恰好是建造板房的彩乐板最好的原料。
记者了解到,把积攒下来的牛奶饮料纸包装先粉碎成1至3毫米的微小颗粒,然后将这些颗粒用蒸汽加热,直到里面的塑料融化,和包装中的纤维牢固结合。完毕之后,给颗粒做个“桑拿”(高温热压),再洗个 “凉水澡”(水管灌空冷凝),原本蓬松的一堆纸屑就会变得很挺括。
如果用足够给力的刀具将这块板材均匀“裁割”,这就是盖房的好原料。由于整个过程中没有额外添加胶粘剂和化工原料,这样制造出的板材也不含甲醛。
以250毫升的利乐包装计算,60个包装可变成5卷70米长的卫生纸,400个可制成一个小凳子,4000个就是一张办公桌了。通过专业厂家的再加工,利乐包还能生产出再生纸、地板、垃圾桶、乒乓球拍、园林护栏等。事实上,上海外滩、人民广场的部分新型垃圾桶,就是用废弃利乐包加工制成的。
回收工作亟须各方倾力合作
利乐包的回收再利用给我们的启示是,应该建立一个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回收产业链,将废弃物充分分解并物尽其用,才能将其最大限度资源化。这也是包装废弃物回收再利用顺利进行的保证。可是,包装废弃物回收再利用工作,应该靠谁来完成?
相关专家认为,按照“谁受益谁埋单”的原则,最应该做这个的当然是包装物使用企业(产品生产企业)和利用企业(零售企业)了。既然这些企业知道“商品靠包装”,而且“非靠不可”,现在到了回收环节,同样也是“非靠”他们“不可”。我国即将出台的《包装物回收利用管理办法》,将明确企业对自己产品的包装物负有回收责任,并提出具体的要求,如果企业的回收率达不到相应标准,将受到处罚。
包装物回收,政府也有责任。因为部分包装物回收应归结为环境治理。因此,政府在制定包装物回收有关政策法规及加强对企业监管的同时,也要与企业进行协调,在个别领域或环节上尽量提供税收优惠、财政补贴或其他奖励。另外,还需出台相关政策和措施,积极搭建企业、政府、社会等多方沟通合作的平台,完善包装物回收利用的社会网络,加大相关科研投入及社会宣传力度,营造一个有利于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的社会氛围。
虽然消费者已经为商品包装埋了单,但在回收上,依然免不了责任,因为消费者不仅是这项工作的最终受益者,也是这项工作能否见到成效的关键。因此,消费者应增强自己的绿色消费和环境保护的观念,自觉抵制过度包装和资源浪费,加强对企业和政府行为的监督。
包装废弃物并不是“废物”,而是有待开发的“第二资源”。包装废弃物的回收与综合利用,既是对资源的节约,也是对环境的有效保护,同时还是造福子孙后代的一项千秋伟业。只有政府、企业和消费者共同努力,全社会都行动起来,包装废弃物回收工作才能更好地开展,也只有这样,我国循环经济的战略目标才能最终实现。
链接
有关国家怎样回收包装废弃物
瑞典:各超市在醒目位置设有塑料瓶、玻璃瓶、金属罐的回收设备,并注明回收价格,顾客投进这些废弃包装物后,即可得到一张收据,上面印有应得的钱款,顾客在该超市购物时可以用来抵现金结账。
巴西:居民通常主动将干、湿垃圾分开,政府环卫部门负责将湿垃圾送去填埋场,而将干垃圾 (大部分为包装物)免费提供给合作社。这些合作社由拾荒者组成,他们对废弃包装物进行彻底分拣,然后分别卖给相应的回收企业以赚取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