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洲湖纸业基地成节能减排试验场
2011-7-1 广州日报
造纸业是江门的支柱产业之一。
生产生活用纸企业、造纸原材料企业扎堆进驻基地
6月21日,年产40万吨新闻纸、年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的华泰纸业首期工程投产,广东华泰纸业成为进驻银洲湖纸业基地的又一龙头企业。自2004年3月,广东银洲湖纸业基地经省发改委批准成立,该基地除了本土的维达纸业外,中顺洁柔等生活用纸企业,华泰等生产生活用纸企业,亚太、振龙等造纸原材料企业,纷纷先后扎堆进驻基地。
目前,银洲湖已建成国内最大生活用纸生产基地,而至2011年上半年,基地造纸总产能已达到80万吨/年。在短短的7年时间里,银洲湖纸业基地已经成了国内造纸行业的标杆,节能减排新技术、办法和措施的试验场,创造了“银洲湖速度”。
基地创造了“银洲湖速度”奇迹
广东银洲湖纸业基地于2004年3月经省发改委批准成立,是省规划设计的三大纸业基地之一,首批省循环经济试点,国家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园区,总规划面积约24平方公里,分7个区。
基地以利用原有的双水发电厂转变为公用工程岛,规划实施集中四联供,集中治污,集中物流的节能高效模式,主要发展造纸和相关产业。基地设计到2020年总规模为年产1040万吨纸和纸板,配套年制浆能力579万吨,预计总投资981亿元,造纸产业年销售收入将超500亿元,相关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200亿元。
自2004年3月成立以来,广东银洲湖纸业基地全面发展集中热电冷水四联供、集中治污、集中物流、集中废弃物综合利用和公用工程一体化、管理服务一体化、环境保护一体化,大力推进节能降耗、污染减排。
至2011年上半年,基地造纸总产能达到80万吨/年,主要是生活用纸、新闻纸及牛皮纸等,包括维达年产12万吨、中顺年产7.5万吨、仁科绿洲年产2万吨、坡利年产1万吨的高档生活用纸项目和振隆造纸厂年产8万吨牛皮纸、华泰年产40万吨新闻纸项目,基地高档生活用纸产品年产能达到23万吨/年,成为国内最大的生活用纸生产基地。
节能减排经验值得向全国推广
根据规划,银洲湖纸业基地总规模年产1040万吨纸和纸板,从2006年至2020年,分三个五年计划建设。到2012年,各类纸和纸板的总产能达到578.56万吨/年,通过循环实现年节能量316.7万吨,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硫1.74万吨/年,减排氮氧化物1.442万吨。而三个五年计划完成后,纸业基地与常规分散造纸企业对比,年节能量将达到600多万吨标煤,年减排二氧化硫约3.5万吨。
为此,近年来,新会区银洲湖纸业基地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把电厂的余热作为纸厂的能源,把烟气的热量拿来制冷,使工厂产生的废热、废渣、废气被下一个工厂作为原料和能源加以利用。
目前,银洲湖纸业基地已经实现造纸和发电、水泥跨行业横向、纵向资源整合,以双水电厂为公共工程岛向基地内的造纸企业实现集中“供热、供冷、供水和供电”四联供,并实行集中治污和固体废弃物处理,从社会层面实现节能减排,据预算,生产每吨纸可节约能源成本30~40%。
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克复、魏复盛等专家组成的造纸调研组对银洲湖纸业基地调研后指出,基地在节能减排方面作出了很大的努力,试验推广应用了很多节能减排新技术,给全国造纸行业树立了榜样,基地俨然成了国内节能减排的新技术、办法和措施试验场,其经验值得在全国造纸行业中推广。
企业:节能减排潜力仍可挖
从行业政策上看,造纸企业可以自建小锅炉自供电、供热,但是基地对造纸、发电企业进行了整合,其锅炉发电和造纸生产法人主体发生了分离,成为一种新模式,实现造纸、发电企业的节能降耗减排。目前,基地已实现集中“供热、供冷、供水”,能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机组能源利用率提高了22%,减少污染物排放70%。
但由于国家电力法未改革,循环经济促进法不健全,导致公用工程岛(电厂)不能向非同一法人投资主体(纸厂)直供电,造成纸厂用电成本高,也增加供电的输变电损耗,不利于循环经济发展,“自供电”至今仍未能实现。
该负责人指出,允许基地内实行自供电实际上并没有损害电网利益,因为如果不采用集中供电,各造纸企业一定会各自上小型热电机组,自供自足,电网本身就没有利益所在。而企业采用低效率的小型热电机组会增加能耗,用大电网供电会造成输变线路损耗,这样必须造成整个社会能耗增加。据预算,基地内如果实现自供电,基地建成后,可实现年节省标煤22万吨,减排SO2370吨。
该负责人表示,基地自供电的必要性和好处都很突出,因而,企业希望国家能够切实赋予银洲湖纸业基地“自供电”的自主权,切实为企业降低成本,从政策上扶持节能型清洁生产,推动基地节能减排工作和循环经济发展。
全球邑商精英会创会会长李桂生:
警惕江门软实力成为瓶颈
“银洲湖造纸基地能否做大做强,关键在于能否实现产业聚集和产业配套的良性循环。”李桂生认为,造纸业是江门的支柱产业之一,有着良好的产业基础,产业配套环境、地理位置、物流等优势明显。而随着进驻企业的增多,政府对银洲湖造纸基地统一配套生产、生活设施的能力也在进一步提升。而基地统一配套设施能力的提升,让配套的档次更高、效率更大,企业的生产运营成本更低、利润更大,形成了一种良性的马太效应,吸引更多的企业进驻。
但李桂生指出,基地硬实力的良性马太效应正在发酵,但软实力仍有待提高。
“江门城市营销常被忽视,城市知名度仍有待提高。”李桂生表示,目前,不少外地人看江门仍沿用以前的惯性思维:江门地方偏僻、经济落后、城市环境差。外界对江门的城市偏见,不仅严重影响了投资者在江门的投资信心,还让江门吸引人才的工作平添不少阻力。
李桂生担忧,江门软实力提升往往被忽视,大大落后于硬实力的提升,如此不平衡的发展,不久将会形成银洲湖造纸基地发展的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