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媒:“十毒齐发”击垮大陆台商
2011-6-26 香港文汇报
 
   据台湾《旺报》报道,从1992年大陆对外开放算起,台商大举西进已将届满20年。当前台商在大陆面临的问题,如货币升值、缺工、缺电、环保等经营危机重现了20年前台湾的困境,前陆委会经济处长陈明璋称之为“十毒”(“十缺”)。与此同时,台商更要面对老龄化却无人接班的问题,长期辅导台商的企管顾问袁明仁断言:“十年内,台商这个名词将消失!”
 
  今年初,台北经营管理研究院董事长陈明璋率团跑遍大陆23个城市,调查800多位台商代表,发现大陆台商今年是十毒(十缺)齐发。他指,台商在大陆最早面临的经营问题是缺工,经过2003年SARS后大陆经济的爆发式成长,缺工成为最大,也是最严重的问题;接着就是5缺(加上水、电、土地及资金),现在则是10缺(加上原料、订单、油料、通路、前景)。
 
  人工上涨 无法负担
 
  正高喊“腾笼换鸟”的广东省,6月14日,由省长黄华华率领省一级官员亲自走访东莞的多家加工企业,并与台达电、台升家具等6家外商代表面对面座谈。像深圳龙岗的电子聚落,据当地台商描述,富士康厂很多栋宿舍人去楼空,以前人声鼎沸的景象已经看不到,而厂区周边的洗脚店、饭馆生意冷清。此外,像东莞大岭山的家具群聚、福建南平的造纸群聚、浙江嘉善的木材群聚、昆山的印刷电路板群聚等,都因为厂商陆续倒闭关厂而趋于没落。
 
  产业聚落 成片消失
 
  已经到福建南平10多年的一位台商苦笑说:“200家台商10年来倒到只剩20家。”原先因为南平当地盛产竹子,不少台商聚集当地开设造纸厂,但近年来,当地的污水排放标准越来越严,基本上,除了几家与政府关系良好的陆企外,已经没有外商造纸厂。
 
  无人接班 前路茫茫
 
  外部环境不断恶化,但第一代来陆台商已经“视茫茫、发苍苍、齿牙动摇”,无力应付日益恶化的外部环境。更糟的是,大部分台商并没有认真面对“台二代”接班问题。陈明璋在连续参加2位不过50、60岁就去世的老台商的葬礼后评价他们:把青春岁月花在大陆,但孩子小,又没有专业经理人,造成接班不及、企业无法继续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