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起诉蓝月亮 荧光剂再惹风波
2011-6-25 华商晨报
蓝月亮回应:使用荧光增白剂符合
行业标准,国内几乎所有洗衣粉都在用
曾因荧光蘑菇和荧光爆米花桶而被推上风口浪尖的荧光增白剂,如今再次兴风作浪,这一次受牵连的是洗化巨头蓝月亮。
近日,“中国打假第一人”王海在微博上指出,蓝月亮洗衣液被检测出含有致癌物质荧光增白剂,并且出具了相关的检测报告,立刻在网上引发轩然大波。
事发:蓝月亮遭起诉
据国内媒体报道,北京消费者王峰的孩子穿了使用蓝月亮洗衣液手洗的衣物啼哭不止,他怀疑有可能是衣物上残留的洗衣液刺激导致的。
今年3月3日,王峰将购买的蓝月亮洗衣液(深层洁净亮白增艳包装和深层洁净包装)送到天津市产品质量监督检测技术研究院检测,检测发现该洗衣液中含有荧光增白剂。
王峰随后委托“中国打假第一人”王海将蓝月亮以及形象代言人杨澜等起诉到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
无独有偶,广州的消费者叶先生在使用蓝月亮深层洁净护理洗衣液后,手臂出现轻微红肿发痒等不适症状,停用该产品后,上述症状消失。
王海作为其代理人,日前已向广州市天河区人民法院起诉,在起诉书中,广州蓝月亮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款洗衣液被指含有荧光增白剂,目前,广州市天河区人民法院已经受理该案。
王海:行业协会说法不认同
昨日,记者与王海取得联系,对于有关媒体的上述报道,王海向本报证实,情况基本属实。
“我们正在研究能不能把中国洗涤用品工业协会也一同起诉了!”王海语气略显激动。
中国洗涤用品工业协会为何让王海心生怒火?
据王海透露,他在微博上发出消息后,中国洗涤用品工业协会随后发表了一份关于衣物洗涤剂用荧光增白剂的特别说明。
该协会指出,国际国内大量的研究权威报告证明,《洗涤剂用荧光增白剂》(QB/T 2953~2008)行业标准所规定使用的荧光增白剂安全可靠,不会对人体和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同时可以改善和提高洗涤效果。
对此王海并不认同。“既然荧光增白剂可以使用,企业为何不在产品外包装上标注清楚,这不是自己打自己嘴巴吗?”王海说。
他强调,荧光增白剂是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表》定性的化学毒物,是一种致癌物质,不应当成为洗衣液当中的原料。
“洗衣液的作用是洗衣服而不是染衣服。”王海道出个人观点。
此外,王海还质疑称,即使洗涤液使用荧光增白剂有行业标准依据,但这个行业标准是2008年发布的,而截至目前,还没有任何一家科研机构对荧光增白剂在人体长期累积,做过毒性试验。
蓝月亮:符合标准大家都用
昨日,记者在沈阳走访多家商场和超市,蓝月亮“亮白增艳”和“深层洁净”两款洗衣液在家乐福、乐购、沃尔玛和大润发等大卖场内均有销售。
两款产品外包装标注的主要成分显示为:多种活性洁净成分、去污增效剂和薰衣草香氛,并没有荧光增白剂的名字。
面对王海的质疑,昨日,广州蓝月亮实业有限公司负责产品质量咨询的相关人士解释称,市面上大部分洗衣液和洗衣粉都含有荧光增白剂,因为行业标准规定荧光增白剂可以在洗衣液中使用,因此产品是绝对安全的。
对于洗衣液产品中加入荧光增白剂后起到的作用,她举例说,新买的衣服中会含有荧光增白剂,颜色才会看上去亮丽,用添加了荧光增白剂的洗衣液和洗衣粉洗衣服,则会补充衣服上流失的荧光增白剂,让衣服洗涤后看上去亮丽如新。
事实上,此事发生后,广州蓝月亮实业有限公司立刻绷紧了神经。广州蓝月亮实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邓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回应称,关于荧光增白剂在洗涤剂中的使用,国家有相关的行业标准是允许使用的,而且国际上也是如此,目前国内的洗衣粉、洗衣液均广泛使用标准规定的两类荧光增白剂。
蓝月亮方面还将相关产品送到了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检测,检测结果显示,该产品对新西兰家兔的一次完整皮肤刺激属无刺激性。
荧光增白剂:日前被“正名”
昨日,记者在中国洗涤用品工业协会官方网站查询到,今年4月8日,该协会对荧光增白剂在衣物洗涤剂中的应用作出了详细的说明。
说明内容显示,荧光增白剂可以让织物色彩更明亮,减缓织物黄变、损伤等,起到更佳的洗涤效果。在衣物洗涤剂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无论是国外市场还是国内市场,几乎所有的洗衣粉和大多数的洗衣液产品中,都添加有荧光增白剂。
中国洗涤用品工业协会指出,荧光增白剂特别是目前衣物洗涤剂中最为常用的二苯乙烯基联苯类荧光增白剂,已经获得大量研究报告和权威报告的安全性认可,我国的法律法规也和国外一样,认可它在衣物洗涤剂中的应用。
很多洗衣液中都含有荧光增白剂成分
只要不误食就不可怕
据国内环保专家董金狮介绍,荧光增白剂在纺织、造纸和洗涤等多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但在食品中不得使用这种物质。
荧光增白剂进入人体主要有三种途径:与人体接触后通过毛细孔进入人体;皮肤破裂可经伤口通过血液进入;吃被荧光剂污染的东西,通过食道进入人体,这种情况可能对人体肝肾等器官带来损伤。
董金狮指出,新买的衣服上面大多有荧光增白剂的残留,只要不直接接触破损的皮肤,对人体不会构成伤害。
“打假有时不能单靠勇气和名气,还需要靠智慧。”董金狮道出个人观点,他认为,从行业角度看,此次王海维权行动收集的有关证据还有待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