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综合治水环境美 鸢飞鱼跃家园新
2011-6-23 经济日报
 
  “风筝之都”山东潍坊,是本次采访纪行的最后一站。当地同志领着我们来到了一个叫羊口的小镇,小清河就是从这里汇入莱州湾的。
 
  上世纪70年代以前,羊口是远近闻名的渔业大镇。“一到捕鱼旺季,各地客商蜂拥而至,大大小小的宾馆住得满满的,我记得很清楚,来晚了的舟山客户只好自己打地铺……”寿光渔民协会会长孙效宝回忆说。
 
  30多年过去了,这样的场景早已成为记忆。作为传统产业的渔业在羊口镇虽然还存在,但已不足以支撑当地经济发展,不少渔民开始转行甚至搬离了这里,但孙效宝却固执地相信:小清河一定会变清的!
 
“事实上,小清河这几年恢复得比我们想象得要好!”孙效宝欣慰地告诉记者,“10多年见不着的鱼种又出现了。”
 
 
……
 
(二)
 
  “治污有三关:源头控制、工程治理、生态修复。”这是潍坊市委副书记、市长许立全为全市治污工作定下的基调。
 
  对于源头控制,潍坊市经历过不少阵痛,也付出过高昂的学费,但最终收获的却是产业发展的后劲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山东晨鸣纸业集团就是这样一个典型企业。它的前身是当地的一家小造纸厂,产量不大污染却不小。上世纪90年代初,曾因环保不达标而数次走到倒闭的边缘。要么关闭转行,要么转型升级,在严格的环保标准面前,无路可退的晨鸣集团最终选择了后者。
 
  “毫不夸张地说,没有对环保的高度重视,就没有晨鸣的今天!”晨鸣集团董事长陈洪国告诉记者。2006年,晨鸣关停了所有的麦草浆生产线,取而代之的是技术含量高、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低的新产品生产线。与此同时,晨鸣集团还累计投入20多亿元用于技术创新和环保改造,一举突破了制浆工艺和废水深度处理回用技术等行业环保瓶颈,实现了污染治理项目和造纸项目的配套建设。
 
  “世界上最先进的造纸设备在山东,而它们中的大多数在我们晨鸣。”陈洪国给记者展示了一组数据:如今的晨鸣集团,总资产达375亿元,年纸品生产能力超过400万吨,企业主要经济指标连续16年保持全国同行业首位。
 
  晨鸣集团只是潍坊市从源头治污、推进总量减排的一个缩影。在“环保就是生命线”的共识下,一批像晨鸣集团这样的企业走上了主动调结构、转方式的升级之路,通过技术创新和自我加压,为企业发展赢得了先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