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化工业园瞄准生态循环产业链
2011-6-10 红网
走进地处氵舞水河边的怀化工业园,随处可见小桥流水,绿树成荫,与其说是个现代化的工业基地,倒更像走进了一座公园。
“‘绿色’与‘循环’是我们工业园的主题词。”昨日,该工业园纪委书记袁宁泽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现在,该园区实现引资293亿元,开工投产23家,基本形成了林纸、食品两大主导产业。
对污染企业说“不”
投资40多亿元的泰格林纸项目是目前入园企业中规模最大的企业之一。
而在引进这一项目之初,从怀化市委书记李亿龙到园区管委会负责人都顾虑重重。这样的造纸企业会不会大面积砍伐怀化本地林木,破坏生态环境?制浆产生的废水是不是会污染怀化人民的母亲河氵舞水河?成了决策者们最担心的两个问题。
该公司请怀化市有关负责人到芬兰、巴西看了他们的制浆厂,在芬兰,一个规模并不大的企业由于采用了比较先进的技术设备,排出的废水也没有污染环境。至于砍树,该项目投资的40多亿元里面,有10几亿元是用于搞林纸一体化,即通过购买产权、林权,租山栽树等方式,自己种树来满足对林木的需求,最大限度减少对原有林木的砍伐。
就这样,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泰格林纸才顺利落户怀化。
而在2003年园区起步之初,尽管步履艰难,园区仍然对一些存在环境风险的企业说了“不”。时任园区招商局局长的袁宁泽回忆说,当时铁合金、工业硅两个项目很流行,有10多家类似企业来园区洽谈,其中还有日本企业,但考虑到其产生的废渣、废水有可能对氵舞水河造成污染,园区拒绝了这两类项目的进入。
谋长久而非谋一时,怀化这种立足长远的做法终于获得回报。2009年,园区被国际民间合作组织列为中国第一个生态工业园示范基地,园区绿色发展模式跃升到国际展台,吸引了更多的国内外资本加速入园。现在,娃哈哈、康师傅、汇源果汁等一大批知名企业相继落户。
要变小循环为大循环
怀化工业园另一个为人称道之处就是无处不在的循环经济。
运用循环经济的理念,围绕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配套关联企业,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绿色产业集群,林纸、食品行业已初具规模。该园区还成为了全省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园区。
比如,汇源果汁生产后剩下的果渣、果皮,原来是简单的当做垃圾进行填埋处理,现在将果渣、果皮烘干后,可以运到烟台提炼果胶、做饲料。泰格林纸生产纸浆剩下的树皮可以进行燃烧,其废水里碱的含量比较高,也可以回收。目前,该公司还计划新上一条生产线,生产高附加值的溶解浆,这种浆可以成为制衣原料,非常环保。
“不过现在的循环经济仍只是在企业内部间的小循环,”袁宁泽坦言,今后要做的是在园区内形成一个大的生态循环产业链条,“你的废料可以是我所需要的原材料。”
怀化是欠发达地区,但山上有果树、药材、竹子,这些都是可再生资源,也为园区发展提供了无尽的宝藏。园区现在的柑橘加工企业就有两家,海联公司的橘片罐头在日本市场非常受欢迎。每年到柑橘集中上市的时节,运柑橘的车都会在园区排成长龙。
“为入园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
“为入园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很多工业园区都提出了这样的口号。但在怀化工业园,对这一理念的执行却更为到位。在工业园管委会一楼大厅像茶楼一样摆放着沙发和桌子,所有来管委会办事的人都是在这里和园区负责人沟通交流。
而更让园区工作人员深受震动的是去年发生的一起停电事件。因电力部门需进行停电检修,在事前通过广播电视通告后,电力公司的工作人员又逐一给园区企业打电话通知。可海联公司的电话一直占线,没打通,负责通知的工作人员便将此事忘了。
突然的停电给正在组织生产的海联公司造成了一定损失。得知这一情况后,园区管委会立即作出决定:分管园区公用事业局的袁宁泽罚款2000元,局长罚款2000元,园区负责电力协调的负责人罚款1.2万,电力公司负责人罚款2000元,那位负责电话通知的工作人员罚款3000元。“这事在园区引起了很大震动,”袁宁泽说,有些人当时觉得自己挺冤枉的。其实,这说明我们对企业的服务和协调工作没有到位,如果园区相关人员知道要停电了,再次和企业落实就不会出这种问题。
这里,有“特区”的管理体制,“保姆”式的服务理念。对于企业而言,进入园区后就只要遵守法律法规,搞好生产经营,其他的事一律不用操心。怀化规定,除了公安追逃、消防救火等紧急事项,其他任何部门要进入园区检查都必须经过市委、市政府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