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改造使昌乐工业转型升级
2011-6-7 昌乐传媒网
 
  在转方式调结构过程中,昌乐重点工业企业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对传统生产工艺进行改造,提高了技术装备水平,淘汰了落后产能,实现产品产量和质量的双提升。
 
  冯海滨:“我身旁这台设备就是山东矿机集团投资300多万元引进的一台三坐标测量机,它可以准确的测量出人工无法测量的工件的形位公差,从而进一步保证了产品的质量。”
 
  矿机设备制造对工件精密度的要求非常高,传统工件的测量多是采用人工的方式,但是由于受各种因素影响,工件精密度存在偏差,并且部分工件的测量根本无法通过人工完成。为提高产品的质量,企业投资300多万元引进了这台三坐标测量机,它通过在电脑里建立一个三维坐标体系,从而准确的测量出人工无法测量的空间尺寸,克服了人为因素测量产生的误差,产品的质量也有了很大的提升。
 
  山东矿机集团普机制造部副部长崔成波:“ (像)以前我们这个行星架,通过以前的人工测量和传统的测量方法,位置度、形位公差无法测量,也测量不准确,现在通过这台设备以后,你想我们周围的三个行星轮跟中间的太阳轮的形位公差就能够很准确的测量出来,保证了产品的质量,得到了用户的认可。”
 
  为了加快企业转型升级的步伐,山东矿机集团加大了对先进生产设备和技术的引进力度。2010年,仅企业的普机制造部在技术改造上的投入就达到2000多万元,大批先进生产设备,嫁接改造传统产业,让企业彻底摆脱了“人海”战术,生产效率也有了很大提高。
 
  崔成波:“今年,我们制造部(计划)投入技改资金4000余万元,新上数台世界领先的齿轮加工设备,把原先传统的粗放式密集型加工设备进行逐步淘汰,实现产值比去年翻一翻,同时提高我们产品在市场的占有率。”
 
  大改促发展,小改见成效。同样是在昌乐的山东世纪阳光纸业集团,一项项小的技术改造项目,使企业的节能降耗工作更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在企业的制浆车间,由于在粗筛选环节的压力粗筛在运行过程中设备超负荷运作,动力消耗较高,为了降低电耗,减少生产成本,车间技术人员经过研究分析后,采用目前最先进的AFT节能型转子替代了传统的粗筛转子,用电量明显下降。
 
  山东世纪阳光纸业集团设备厂长智伟新:“改造前,用电量是6000度,改造后,降低了40%,(每天)节约用电是2400度电,全年节约用电是72千瓦时,节约金额是36万。”
 
  如今,像这样小的创新改革项目在阳光纸业内就有200多项,技改项目的实施,既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又减少了原材料消耗,企业效益也有了稳步提升。
 
  依靠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实现由大变强,已成为昌乐众多工业企业迫切的内在要求和必由之路。今年昌乐重点实施的技改项目达98个,计划总投资160亿元,一批又一批的工业企业通过技术改造,改善了装备条件,提高了工艺水平,优化了产品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企业产品附加值和核心竞争力也得到提升,企业实力得到了进一步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