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德惠市的发展报道
2011-6-7 吉林日报
由“遥望”省城到“融入”省城,再到现在的建设新城,德惠市——这颗北连哈尔滨、东接吉林市、南毗省会长春的“哈大明珠”,创造性地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战略部署,凭着一股实干精神,闯出了一条科学发展之路。
进入德惠,发展活力扑面而至。
通过近两年的招商储备,德惠市今年迎来了项目建设的爆发期。山东泉林集团总投资85亿元的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广东香江物流有限公司总投资6亿元的仓储物流项目、深圳金来顺集团投资5亿元建设的光电产业园项目、上海杰隆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投资2.25亿元的动物源性蛋白与啤酒酵母项目……一大批生态环保型“大个头”标志性产业项目陆续开工。夯起夯落,铁石铮铮。全年计划开工项目220个,总投资218.9亿元。上半年开工项目110个,总投资178亿元。
纳入长春1小时经济圈,借势长东北开放开发先导区和哈大经济隆起带,京哈铁路、102国道、同三高速公路、哈大铁路客运专线平行穿过全境……德惠优势,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被彻底地挖掘,全然释放。今日德惠,正以“哈大航母”上的旗舰姿态,全速起飞,生机四溢。
奋飞朝着怎样的方向?德惠的定位是什么?
“我们提出要建设繁荣、和谐、健康、宜居的新兴中等城市,归根结底是为民谋福利。老百姓生活幸福,才是最好的政绩。”德惠市委书记祝永安表示。德惠市委、市政府正是抓住这一要点,牢牢扭住工业化这个龙头,切实强化城镇化这个支撑,不断夯实农业现代化这个基础,坚持项目和工业集中区建设“双轮驱动”,加快了城乡统筹的步伐。
德惠有这样一组数字:2005年,GDP130个亿,到2010年就达到了280个亿。5年净增150个亿。为什么这么快?就是因为工业化的加速推进。
德惠把工业经济的主战场全部压到“三大板块”。米沙子工业集中区板块,重点解决和长春产业链接问题。采用与长春高新区“强强联姻”,合作开发“飞地经济”,创新设立了“长德新经济产业园区”,双方共同往里摆放项目,今年将有78个项目开工建设,总投资达135亿元。目前,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启动;德惠经济开发区目前入区企业达140余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8户。今年该区将开工建设30个项目,总投资达117亿元;大成(德惠)生化工业区目前已累计投资达35亿元,今年计划再投资20亿元,新上秸秆糖、蛋氨酸和色氨酸三个项目,这些项目达产,将使德惠再迈上一个新台阶。
德惠还在“盘活存量,做大增量”上动脑筋。“盘活存量”是支持企业抓好产业链延伸。达利公司今年投资3亿元新建8条生产线,使总投资扩到20亿元。德惠机械厂与山东德泰联合,投资1.4亿元建设了汽车零部件项目。都邦药业通过扩能,目前已成为东北产销量最大的多品种大输液生产企业;“做大增量”则是加速引进。抓住大企业整体迁建这个良机,引进了长春木制品工业园项目、长春健康产业园项目、环保建材园项目。抓住大企业战略转移的信息,引进了泉林造纸项目。
德惠市领导清楚:“大企业来了,人口增加,需要社会环境做支撑,这里不靠山不靠水,也不是浪漫的地方,所以必须迅速城镇化。没有工业化做支持,空心城市一定长不大。同样,没有城镇化做支撑,工业化也不会持久。”
围绕城市化,德惠市确定了“打造中心、强化两翼、发展组团、梯次延伸、分层推进”的开发模式。市区实施“东展、西进、南拓、北扩”战略,建设东部新城、西部新城、南部环保工业区和北部新型工业区,构建起以东西商住主轴和南北工业两翼为主体的新城形态。“东部新城”起步核心区2平方公里,年底前将完成“三路、四街、一桥”的路网建设。“西部新城”中市医院已投入使用,高铁客运站启动施工,路网和居民小区建设正在进行。南北两个工业区今年也将分别完成1平方公里的基础设施建设。
强化两翼,米沙子镇将打造成“长东北”卫星城。菜园子镇依托大成生化工业区,打造江滨新城;建设岔路口、朱城子、万宝和郭家四大组团,岔路口建成稻米加工、商贸业为主的综合性城镇,朱城子建成食品加工和配套产业集中区,万宝建成长春的供气和菜篮子基地,郭家建成园艺特产业中心镇;培育和发展朝阳、边岗、天台、夏家店、达家沟5个新型镇。
这是德惠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蝶变”,是城乡统筹的全新尝试。
德惠把强化农业基础地位的点子,敲在“循环经济”上,用这把“金钥匙”,为农民打开了“生态绿色”的致富大门。
作为农业大市,德惠有丰富的秸秆资源,依靠“循环经济”理念,他们将秸秆变废为宝,“吃干榨尽”。秸秆中的纤维素,为山东泉林纸业200万吨秸秆综合利用项目提供造纸原料;造纸后产生的废液,可制造成为有机颗粒肥料用于种植业,废浆渣则为新疆一家公司的页岩陶粒新墙体材料项目提供墙体填充物;秸秆中木质素,为济南圣泉集团生物能源新材料一体化项目提供泡沫板的原材料;秸秆中剩下的材料就可以提炼成为有机饲料,为当地鸡、牛养殖业提供饲料,打造了一个完整的循环链。
3个大企业互利互惠,“废物”变原料,既省运费又减少环境污染,这在全国也是一个亮点。
德惠经济开发区领导打了个比方,往年农民一茬庄稼卖玉米赚2000元,有了这些项目,秸秆也能卖2000元,一年创造两年的收入,等于给农民“再造一个地球”。这乍听起来像吹牛,但在德惠,“循环经济”正将这句话变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