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河潼关入黄断面水质达到Ⅳ类标准
2011-5-18 西安日报
记者从昨天召开的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会上获悉,经过5年的综合整治,渭河水质已经有了巨大变化,消灭黑臭的目标已经实现。
5年间渭河污染指数迅速下降
渭河污染加重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城镇的迅猛扩张及人口的急剧增长,渭河水质不断恶化,2000年前后达到顶峰。城镇生活污染、工业污染及生态水的严重匮乏是渭河污染的三大原因。“十五”末的2005年,渭河综合污染指数为4.44。经过5年的综合整治,渭河水质已经有了巨大变化,2010年,渭河干流的综合污染指数已经下降到1.74。其中渭河潼关入黄断面主要污染物高锰酸盐指数和化学需氧量已经达到Ⅳ类水质标准。
渭河流域5年关闭134家造纸企业
造纸业的污染负荷占渭河流域整个工业污染的60%以上。5年来,渭河流域共关闭造纸企业134家,造纸企业由2005年的194家减至目前的60家。同时,对保留的造纸行业的结构进行了调整,将20余家污染负荷很重的化学制浆造纸企业转产为污染负荷较小的废纸造纸企业,规模压缩了近三分之二。还淘汰关闭了140余家电镀、果汁加工、化工、印染等企业。在压缩高污染行业的同时,限制新上造纸等耗水量高、污染大的建设项目,鼓励新上高科技、环保型的项目,工业污染负荷与5年前相比减少了一半左右。
渭河流域县县都有污水处理厂
2005年,渭河流域只有6座污水处理厂,设计日处理能力不足50万吨。而目前已经达到56座,日污水处理能力近240余万吨,实现了县县有污水处理厂的目标。按污水处理负荷和污水管网纳污能力测算,渭河流域的实际污水处理率已经达到60%以上。垃圾处理厂(场)建设也取得重大进展,按规划应建44座,五年内新建33座,在建10座。大批污水处理厂建成投运,使城镇生活污染对渭河水质的影响大大减轻。
三位一体网络监控体系已经建成
5年来,渭河流域各级环保部门加强了环境执法的力度,对超标排放以及偷排等环境违法行为及时严厉查处。对流域内110余家国控、省控重点排污企业安装了水污染物排放在线自动监控装置。同时,建成了渭河干支流10个水质自动监测站和省、市环保网络监控平台。省市网络监控平台与国控、省控重点污染源自动在线监控装置、渭河干支流10个水质自动监测站联网,形成了三位一体的网络监控体系。
水污染补偿制开全国之先河
为了让渭河水质再上一个台阶,我省去年开始实行上下游水污染补偿制度,对渭河干流宝鸡出境断面、咸阳出境断面、西安出境断面、渭南出境断面水质实施考核。此办法的实施开创了我省水污染防治工作与各市政府责任挂钩的先河,也走在了全国水污染防治工作的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