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上演日化抢购潮 四大巨头提价本土日化品牌怎么走?
2011-3-27 新华网
 
  近期很多老百姓息息相关的生活日用品纷纷涨价不乏上演多起百姓抢购潮,从婴儿奶粉到幼儿园托费,从高档白酒到日化用品……涨价一方声称,价格上涨确因成本上升无法消化,最近市场有消息称3月底到4月初,宝洁、联合利华等品牌将对洗涤类日化用品全线涨价,涨幅为5%~15%,联合利华高管接受财富赢家网采访时确认了这个传言,
 
  生产商将上调日化用品价格的消息持续发酵。周五周六,一些上海市民刚刚从盲目抢购食盐的“糊涂”中清醒,又加入到抢购日化产品的队伍中,导致前天和昨天沪上部分超市、卖场的洗衣粉、肥皂、沐浴露等多款日化产品供不应求,再次上演日化产品抢购潮。
 
  消息一出,对价格敏感的市民立即“涌”向超市。昨天,在家乐福武宁店门口,一位市民手推着满满一个购物车,放的都是餐巾纸、洗发水、肥皂和洗衣粉家用日化产品等。货主陈阿姨说,她就是听新闻说要涨价,特意来抢购的。餐巾纸就买了五袋,一家三口人,一袋12卷,差不多够全家用一年。
 
  麦德龙现购自运有限公司表示,此前媒体报道的“联合利华、宝洁两大日化品牌已给各大超市发出调价通知单”,其实是两大品牌近30个单品给零售商的供货价上调了10%左右,但是最终零售价是否上调、何时调价、调价多少是由零售商(超市、大卖场)自己决定的,如果零售企业能够内部消化供货价的上涨成本,或者出于市场竞争需要,也未必一定会上调所售商品的价格。
 
  市场人士指出,发布涨价信息可使产品在短期内销量大幅提高,不排除有企业以此来试探市场的可能。该人士指出,在严格控制物价总水平的形势下,政府有关部门应对有关企业“提前宣布涨价”这一现象高度重视,及早介入,除了对于涨价和涨幅的合理性进行监管之外,也要对其是否涉嫌广告、试探等目的进行调查。
 
  集体涨价是巧合还是合谋?
 
  耐人寻味的是,日化巨头们都不约而同地选择这个时候下发调价通知书,而涨价的时间也都在4月前后。而据悉,目前在中国的洗涤用品市场,宝洁、联合利华、立白和纳爱斯四大巨头,几乎占据了全国八成以上的市场。此前由于竞争激烈,大家都按兵不动,此次却集体提价,联想起本月西班牙给宝洁、欧莱雅等八家企业因涉嫌垄断,而开出的5000万欧元的巨额罚单事件,多少让消费者对此次的集体涨价心存怀疑。这到底是巧合还是巨头们的合谋?
 
  对此,日化专家冯建军表示,应该是巧合,或者说是一家涨了之后,其他企业选择跟进,但是合谋之说不大可能。“尤其是宝洁和联合利华,这两家中国市场上的死对头更不可能。”冯建军称。他还表示,日化企业其实有很多种办法来化解涨价,其中很有用的办法就是推出新品,但是现在大家都选择涨价,说明对于成本压力的容忍已达到极致。
 
  也有厂家向记者反映,“价格一直是非常敏感的话题,也是今年‘两会’的焦点,谁在那时候涨价很可能就成为众矢之的。现在‘两会’过去了,315消费者权益日也过去了,社会对热门话题的关注度降低,企业就趁这个机会涨价了。”
 
  原油期货涨价导致成本大增 促使涨价
 
  日化行业所用的原料大部分是石油的副产品,目前国际油价已从去年的50美元涨到了现在的100美元,洗涤用品中常用的表面活性剂价格已涨了六成,塑料包装也涨了六七成,肥皂等产品要用的植物油价格也涨了五成以上。无机类原料涨幅在40%到50%。
 
  国内油价上涨也大大增加了运输成本,另外,今年外资企业都要享受国民待遇,税收增加了两项,以洗发水为例,增加了1.2%左右的税率。
 
  从大陆妈妈赴港抢购日本进口婴儿奶粉的抢购潮。到近期日本“核泄漏”引发的“抢盐热”,当前,保障市场供应、稳定市场价格是政府的责任,现行法律法规也赋予政府价格监管的职能和手段。中国消费者协会律师团团长邱宝昌律师指出,中国价格法第十四条提到,经营者不得有八种不正当价格行为,其中就包括“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哄抬价格,推动商品价格过高上涨”。
 
本土日化输在缺乏核心竞争力
 
  据了解,与外资日化产品相比,中国日用品在产品和品牌上大部分不支持品牌形象,仍处在以价格为竞争优势的状况下。与此同时,本土日化产品低端的定位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利润空间低下。品牌营销专家认为,日用化工产品领域靠资本、规模获取利润的时代已经到来,国内日化市场正面临整合。
 
  事实上,如今的本土日化品牌,也不乏亮点。
 
  做大众化的日化产品,本土品牌并非没有出路。六神花露水,再寻常不过的产品,然而今年六神品牌的销售额预计突破10亿元。从花露水开始,六神的“触手”逐渐延伸到了沐浴、护肤领域。尽管卖得不贵,但六神最大的优势并不是价格,“清凉概念”是六神打开市场的一把钥匙。在几近饱和的沐浴产品市场,凭借其“清凉配方”,六神迅速占领了夏季沐浴这一块细分市场。2001年,宝洁针对夏季沐浴,大手笔推出“清爽加振奋”概念的“激爽”沐浴系列,特别要求放在六神沐浴露旁边,价格比六神便宜10%。然而先下手者为强,“激爽”始终没有得到消费者认同,在宝洁为其5年投入10亿元广告之后,最终黯然退市。
 
  上海家化的另一个品牌佰草集,则证明本土日化企业也可以打进高端市场。佰草集去年销售增长幅度达到105%,今年迄今已增长80%以上。同时佰草集还进入了丝芙兰中国专卖店,成为该店历史上首个中国本土品牌。今年底,佰草集将通过丝芙兰等海外高端化妆品零售店,进入欧洲和中国香港市场。而这一切都源于家化的一个创新:将中草药概念引入个人护理产品。目前佰草集的价格,比欧珀莱、玉兰油等海外品牌卖得还贵。高附加值带来高利润,上海家化集团董事长葛文耀谈到,佰草集打入国际市场,就是要用海外高端品牌的方式打过去。
 
  低端未必不能做,高端不是做不好。对于本土日化品牌来说,没有万能的品牌模式。洗面奶、洗发露、沐浴液,不论姓土姓洋,把能做强的品牌做到极致做出特色,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蓝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