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关停4家废纸造纸企业
2011-2-24 济南日报
 
  经济的快速发展,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在济南,这绝不是空话。从市环保局采访了解到,“十一五”期间,全市共完成减排项目136个,实现COD削减量3.01万吨,二氧化硫削减量4.44万吨,在全部消化新增污染物排放量的基础上,实现存量的足额削减,超额完成省政府下达的“十一五”污染减排任务。
 
明确责任,减排网络“全覆盖”
 
  污染减排是个“硬骨头”,要啃下它,必须要目标明确,责任到位。
 
  为做好减排指标的分解落实,市政府对责任书中确定的工作任务进行认真研究、分解,与35家责任单位签订《“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削减目标责任书》,将“十一五”减排任务全部分解下达。各县(市)区政府又进一步将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了86个乡镇(街办)、107个相关部门和249家企业,在全市初步建立起“横到边、纵到底”的减排目标责任体系。
 
  为细化工作措施,全市制订年度污染减排计划,签订年度污染减排目标责任书,确保各年度的减排目标、减排项目、建设时限、责任单位和减排量全部落实到位。为推动减排目标责任落实,提升污染减排管理水平,在市环保局增设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处,专职负责全市污染减排工作。
 
在减排实际工作中,按照“明确时限、落实责任、倒排工期、挂图作战、按期完成”的要求,加强对减排项目监督管理和调度督促,建立了减排项目包干负责制,从计划编制、日常调度、档案建设、现场检查到最终核查核算一包到底,责任到人。几年来,全市上下思想统一,目标明确,有力地促进了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
 
完善机制,建设减排三大体系
 
  按照国家、省对污染减排工作的总体要求,市政府相继印发了《济南市“十一五”期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实施方案》、《济南市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实施方案》、《济南市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统计、监测和考核办法》、《济南市污染物减排和环境改善考核奖励办法(试行)》等文件,建立了全市的污染减排“以奖代补”工作制度。进一步加强减排考核体系建设,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健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综合考核评价体系的意见(试行)》,将污染减排指标纳入济南市科学发展综合考核评价体系,作为干部奖惩、评价领导班子政绩和干部使用管理的重要依据。
 
  大力推动减排统计、监测和考核三大体系的建设。首先,严格落实《环境统计管理办法》和《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统计办法》,高质量完成了历次环境统计年报、季报和污染源普查动态更新调查工作;切实加强了环境统计数据在全市经济形势分析等重要工作中的应用,拓展了环境保护参与综合决策的途径。其次,立足环境监测例行工作,着力保证了国控、省控重点企业和污水处理厂的监测频次和数据质量;进一步将全部115家市控重点污染源,纳入重点监测范围;围绕污染减排中心任务,将减排项目的监督性监测专题列入全市年度监测工作计划。最后,制订年度减排责任书考核办法,对环境质量改善目标和减排任务完成情况一并考核,客观反映各级各部门、各重点企业污染减排工作的进展情况,充分发挥减排责任制的导向、激励、约束作用。
 
落实三大措施 降低污染排放
 
  有效降低污染物排放量,要通过三大措施来实现:通过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减少排放;通过工程措施进行污染治理削减排放量;通过加强监管提高设施运行效率降低排放负荷。
 
  针对结构减排,全市上下齐心协力,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污染堡垒。5年来,先后对黄台电厂、琅沟热电厂的9台小火电机组实施关停,提前超额完成全市“十一五”关停小火电任务;对污染严重的4家废纸造纸企业、6家小化工企业、101家小淀粉企业、129家小炼铁业户和9家水泥企业的17条立窑生产线实施关停;拆除了5座炼铁小高炉、2座炼钢小转炉、1台33平方米烧结机、286座小锻造窑、砖瓦窑和石灰窑;淘汰市区41台6吨及6吨以下燃煤锅炉。
 
  面对工程减排需要大的投入,全市更是想方设法筹措资金,决不欠账。先后投资约11亿元完成市内护城河等六大河系综合整治工作及柳行头河等三大河系部分河段的截污整治工作,累计敷设雨污水管线约51公里。小清河综合治理一期工程已完成,实现河道两侧的污水全部进管进厂处理,二期工程正在有序推进。全市城镇污水处理厂数量由“十五”末的2座增至目前的11座,实现了县县都有污水处理厂的目标,新建城市河道污水处理站8座,全市所有污水处理厂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39台火电机组已全部完成脱硫治理。
 
 
  在监管措施方面,利用高科技监控、严格执法监督和环保专项行动,全方位加大环境监管防控力度,确保环境安全。完善污染减排台账制度,建立污染减排项目档案,对减排项目实施有效监控,动态管理。坚持“防治结合、以防为主”的原则,积极创新环境监控手段,不断完善环境监管体系,强化对重点污染源和城市污水处理厂的监管。目前已在电力、钢铁等行业的40家重点废气污染源安装了67套烟气自动监控装置,在化工、造纸等行业的62家重点废水污染源和污水处理厂安装了73套废水自动监控装置,并与省环保厅联网运行,具备了对重点污染源的全天候监控能力;2010年,全市省控重点企业达标排放率达到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