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宝:累计提供就业机会20000个
2011-2-24 楚天金报
“将‘跨越式发展’写进五年规划,符合湖北省发展实际,符合在鄂外资企业加快发展的愿望。”昨日,省政协常委、丝宝集团董事长梁亮胜接受采访时吐露了心声。不少在鄂外资企业家也表示,“十二五”规划(草案)为湖北大开放定下铿锵有力的调子,他们有信心在未来为湖北跨越式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扩大开放 夯实基础
扩大开放是实现湖北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只有在开放竞争的条件下,经济发展才有蓬勃的活力;只有扩大开放,湖北才能加快发展。“十一五”期间,湖北以招商引资为重点,努力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打好“中部牌”、“试验牌”和各种优势牌、特色牌,积极主动承接国际资本和沿海产业转移。湖北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湖北调查总队发布的“湖北统计白皮书”显示,2006-2010年,湖北累计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201亿美元,比“十五”时期增长95.1%以上。2010年全省实际使用外资是2005年的1.8倍(其中直接投资1.9倍),“十一五”时期年均增幅达到12.2%(其中直接投资13.2%)。
“十二五”规划(草案)指出,未来要坚持真开放、全开放,强化服务,优化环境,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扩大利用外资规模,提高利用外资质量,把扩大开放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结合起来,构建对内对外的开放新格局,努力使我省对外开放走在中西部地区前列。
总部经济提升竞争力
来自省统计局的数字显示,截至2010年底,全省引进世界500强企业87家,跨国公司设立研发中心19个。这些实力雄厚特别是总部在鄂的外资企业,旗下品牌有着强大的影响力,也代表着“湖北制造”的竞争力,表现着湖北投资环境的软实力。
丝宝集团就是始终立足湖北发展实业的代表,20余年来,创建了20多个品牌,涉及快消品、药品、房地产、旅游等领域,特别在快消品领域,洁婷、舒蕾、美涛等已成为家喻户晓的民族品牌,无疑增强了“湖北制造”在全国的影响力。“十一五”以来,丝宝集团累计提供就业机会超过20000个。
过去五年以及未来,更多外资企业将目光投向了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节能环保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重点领域。我省汽车、船舶制造业等传统产业得到长足发展,消费电子等新型产业迅速成长。“湖北兴则外资企业兴”,在湖北推进“两圈一带”战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进程中,发掘更多的市场先机,努力提升湖北经济在全国的影响力,已成为很多外资企业的共识。
引资引智 发展新产业
每个开发区都是外资聚集的地方,过去五年,我省在对外开发中,加强对开发区的业务指导与管理,形成了以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为代表的一批外资密集、内外资结合、带动力强的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载体。
中国武汉留学生创业园负责人称,他们注重引进海外高端人才,其中入选中央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千人计划”的就有十人。他们凭借自身优势,带回了高端技术、有发展潜力的好项目及全球市场,一些技术甚至世界领先,填补了国家的空白。“未来五年,湖北招商引资不仅要引进500强企业,还要大力引进现代服务业等中小型企业,使之形成产业链,湖北的经济形势一定会再上新台阶。”武汉亚洲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谢俊明对未来充满信心。“十二五”战鼓擂响,催人奋进,在鄂外资企业家已在谋划。“湖北以更宽广的胸怀拥抱外资、礼遇外资,外资企业也必将为湖北经济的跨越发展立下新功。”梁亮胜的一席话,道出了众多外企企业家的宏伟抱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