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形成有国际竞争力的造纸基地
2011-1-24 东莞日报
《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以下简称《规划》)昨日在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上发布,来自全省各地的人大代表们人手一份,审议《规划》。
记者发现,在这份近百页的全省“十二五”规划中,东莞多个项目写入其中,成为“省重点”。
形成有国际竞争力的东莞造纸基地
造纸一直是东莞的传统行业,今后转型发展方向在哪里?《规划》对此明确提出,五年内,要形成东莞等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造纸产业基地,此语点明了东莞造纸行业的目标所在。
新兴产业方面,《规划》提出,建设河源薄膜太阳能电池、佛山薄膜太阳能电池、东莞薄膜太阳能电池、江门太阳能电池模块等太阳能电池及产业链配套项目;半导体照明项目方面,建设东莞第三代半导体照明、广州、佛山生产型MOCVD研发及产业化、广州大功率高亮度LED外延及芯片产业化、惠州LED芯片生产等LED产业项目。也就是说,东莞薄膜太阳能电池、东莞第三代半导体照明一同进入“省队”。
《规划》还提出,加快广东12个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和9个国家高新区建设,培育建设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基地。就东莞而言,东莞信息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列入“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一栏。“国家高新区”名录中则有东莞、广州等9个城市的高新区。
支持国际知名大学到东莞办学
硬件方面,东莞有望通上地铁、建起城轨。《规划》明确提出,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等市新增地铁通车里程400公里,东莞至惠州、广州—东莞—深圳的城际轨道交通建设,成为综合运输通道布局及重点推进项目之一。
此外,《规划》还提出,积极推动粤港澳教育紧密合作、融合发展,扩大留学生教育规模,引进3~5所国际知名大学到广州、深圳、珠海、东莞、佛山等城市合作举办高等教育机构,提升合作层次和水平。
《规划》在“文化建设重点项目”中,东莞松山湖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园作为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列入其中。
引人注意的是,《规划》要求加快珠三角区域一体化进程,提升珠三角区域整体竞争力,在2015年基本实现珠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为此,省里将积极推进广佛肇、深莞惠、珠中江“三大经济圈”建设,建立利益补偿和共享机制,增强核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促进各经济圈内部及相互之间融合发展。
专家解读《广东“十二五”规划纲要》,众多亮点关乎东莞
《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以下简称《规划》)在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上发布。记者昨日邀请省社科院竞争力评估研究中心主任丁力、中山大学林江教授对《规划》进行解读,梳理一系列亮点。其中,向珠三角特大镇放权、建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减缓外来人口过快增长等诸多亮点与东莞未来发展息息相关。
【亮点1】
向珠三角特大镇放权
摘要:创新特大镇管理体制,赋予珠三角地区特大镇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
解读:东莞从去年铺开的“简政强镇”效果已经非常好。我注意到,东莞从宣传口径上已把“扩权强镇”变更为“简政强镇”,简政强镇正在进入一个具体而微的实操“深水区”。
然而,要改变以往那种“小马拉大车”,就必须再造一个足以适应城乡统筹协调发展需要和服务型政府建设要求的镇级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目前,东莞要做的是,如何划定分权、赋权和重新划分责任与义务界限。
【亮点2】
减缓外来人口过快增长势头
摘要:充分发挥市场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消除人才流动中的城乡、区域、部门、行业、身份和所有制限制。减缓外来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实现由人口大省向人力资源强省转变。
解读:减缓外来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这点与产业转型密切相关,高层次的产业才能够吸引高层次的人才。东莞除了产业的升级,还要通过建设一个宜居宜商的产业环境、人文环境来吸引人才。
东莞发布的“十二五”规划明确指出,要从扩大就业、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等七大部分,具体建设幸福东莞,其中还列出了具体目标与设想,如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资源承载能力,适度调控人口总量,至2015年常住人口控制在660万人左右。
【亮点3】
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摘要:建立健全包括各类企业、机关和事业单位职工在内的工资正常增长机制,试点探索建立企业工资与企业效益、物价指数挂钩的机制,推进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扭转城乡、区域、行业和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
解读:居民收入不增长成为消费大省无法保证。所以提出富民计划可以拉动消费,也可增强幸福感。
在东莞“十二五”规划已明确表示,将稳步提高职工收入,建立健全包括机关事业单位和各类企业职工在内的工资正常增长机制,适时提高最低工资标准,逐步提高企事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
【亮点4】
让市民最大限度地在本地消费
摘要:采取综合性措施全面提升居民消费能力,扩大全省消费市场,有效提升居民消费率。建设国际消费都市圈和全国购物天堂,把珠三角建设成为面向国内外的消费服务中心。
解读:面向国内外的消费服务中心,就是要让大家都愿意来这里消费,但是现在跟香港相比,珠三角的消费吸引力还欠火候。东莞需要做的是,如何能让市民能够最大限度地在本地消费,同样要开发自身的潜力,吸引更多的外市人到东莞消费。
【亮点5】
引导农村人口有序向中小城市聚集
摘要:加快与户籍制度相关的配套改革,加快消除城乡居民在教育、医疗、社保、就业、住房等方面不合理的政策限制。全面开展农民工积分入户城镇工作,引导农村人口有序向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聚集。
解读:户籍背后代表的是子女入学、社会保障等措施。东莞要在如何打造基本公共服务上做文章,这是一个根本。目前实行的积分入户制很好,但应进一步降低入户门槛。
【亮点6】
政府部门不要全面干预市场
摘要:推进政企、政资、政事、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努力实现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性转变。
解读:政府不要什么事都管,应转型为更公开、能够接受监督的政府,主要任务还是职能转变,不要全面干预市场、代替市场。
【亮点7】
扩大保障性住房覆盖面
摘要:建立和完善住房保障政策体系,扩大保障性住房覆盖面,大力发展公共租赁住房,完善廉租房制度,逐步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
解读:我省还可以探索建立农民工公共租赁等住房制度,推动建筑企业重点解决由简易工棚向适宜住宿的标准化宿舍转变,并完善农民工提取使用住房公积金政策,以缓解住房紧张的现状。
【亮点8】
落实民间投资平等待遇
摘要:落实民间投资平等待遇、健全民间投资服务体系,支持民营企业上市融资。
解读:去年年底,东莞的民间资本将突破6000亿元。酒店饱和、楼市充满不确定性因素,现有的投资两大产业开始迷茫时,庞大的东莞民间资本正在寻求新的释放口。而拥有数额同样庞大民间资本的温州,则在资本市场上创造了被称为“温州模式”的投资神话。
对于东莞当政者而言,如何通过制度、政策以及体制的创新,让已经拥有庞大民间资本和深厚创业文化的东莞再次焕发活力,为民间资本的创业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渠道,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