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纸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结果分析
2011-1-13 《生活用纸》杂志
张清文 中国制浆造纸研究院
2010年,根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安排,国家纸张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7家质检机构承担了2010年卫生纸产品质量国家监督专项抽查,对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428家卫生纸企业生产的588种卫生纸产品质量进行了抽样,依据强制性国家标准GB 20810-2006卫生纸(含卫生纸原纸)对卫生纸产品细菌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四项卫生指标和横向吸液高度、柔软度、抗张指数三项主要技术性能指标进行了检验。合格产品538种,产品抽样合格率91.5%。此次抽查范围包括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在生产领域抽查了423家企业580种产品,产品抽样合格率为91.4%;在流通领域抽查8家企业的8种产品,产品抽样合格率为100%。
1 按抽查地点统计
本次抽查涉及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抽查企业数、产品数及检验结果见表1:
表1 抽查结果按抽查地点统计表
栏目 |
抽查企业数(家) |
合格企业数(家) |
企业合格率(%) |
抽查产品数 (种) |
合格产品数(种) |
产品合格率(%) |
北京市 |
11 |
11 |
100 |
13 |
13 |
100 |
天津市 |
9 |
8 |
88.9 |
9 |
8 |
88.9 |
河北省 |
22 |
15 |
68.2 |
22 |
15 |
68.2 |
山西省 |
8 |
5 |
62.5 |
10 |
7 |
70.0 |
辽宁省 |
17 |
12 |
70.6 |
17 |
12 |
70.6 |
吉林省 |
8 |
7 |
87.5 |
9 |
8 |
88.9 |
黑龙江省 |
6 |
5 |
83.3 |
6 |
5 |
83.3 |
上海市 |
6 |
4 |
66.7 |
10 |
7 |
70.0 |
江苏省 |
42 |
35 |
83.3 |
61 |
54 |
88.5 |
浙江省 |
35 |
31 |
88.6 |
37 |
33 |
89.2 |
安徽省 |
11 |
9 |
81.8 |
13 |
10 |
76.9 |
福建省 |
47 |
47 |
100 |
69 |
69 |
100 |
江西省 |
9 |
9 |
100 |
16 |
16 |
100 |
山东省 |
26 |
21 |
80.8 |
42 |
36 |
85.7 |
河南省 |
12 |
11 |
91.7 |
21 |
20 |
95.2 |
湖北省 |
3 |
3 |
100 |
6 |
6 |
100 |
湖南省 |
7 |
5 |
71.4 |
10 |
8 |
80.0 |
广东省 |
32 |
29 |
90.6 |
61 |
58 |
95.1 |
广西自治区 |
23 |
22 |
95.7 |
39 |
38 |
97.4 |
海南省 |
1 |
1 |
100 |
3 |
3 |
100 |
重庆市 |
10 |
10 |
100 |
10 |
10 |
100 |
四川省 |
25 |
25 |
100 |
30 |
30 |
100 |
贵州省 |
4 |
4 |
100 |
5 |
5 |
100 |
云南省 |
17 |
17 |
100 |
27 |
27 |
100 |
陕西省 |
7 |
7 |
100 |
7 |
7 |
100 |
甘肃省 |
5 |
5 |
100 |
6 |
6 |
100 |
宁夏自治区 |
10 |
8 |
80.0 |
14 |
12 |
85.7 |
新疆自治区 |
15 |
15 |
100 |
15 |
15 |
100 |
合 计 |
428 |
381 |
89.0 |
588 |
538 |
91.5 |
按照抽样产品数进行统计,前6位的是福建省、江苏省、浙江省、广东省、山东省、广西自治区,在这6个省、自治区抽查了企业205家,占抽查企业总数的48.6%,抽查产品数为309种,占抽查产品总数的52.6%,产品合格率为92.7%,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 卫生纸生产企业类型调查分析
卫生纸生产企业主要分为两类:综合型企业和加工型企业。据2009年中国造纸协会生活用纸委员会统计在册的生产商有1140家,其中有原纸生产环节的综合性企业约520家。综合型企业生产过程包括卫生纸原纸生产和卫生纸分切加工过程,综合型企业中,有一部分企业包括自制浆造纸过程,另一部分企业则是外购纸浆抄纸,生产过程较为复杂,企业规模较大。加工型企业外购卫生纸原纸,进行分切、包装,就可以生产出成品,生产过程较简单,企业规模大小不一,小的企业有几个人就可以生产。本次抽查综合型企业 192 家,占全国综合型企业的36.7 %,占抽查企业总数的44.8%,抽查合格率81.3%;加工型企业236家,占抽查企业总数55.1%,抽查合格率93.2%。抽查企业还包括2009年综合排序前15位的生活用纸制造企业。本次抽查覆盖面广,抽查企业数量多,本次抽查能够比较全面地反映全国卫生纸的产品质量状况。
本次抽查卫生纸企业规模按产值划分,产值3亿元以上为大型企业,产值3000万~3亿元为中型企业,产值3000万元以下为小型企业。按照企业规模统计抽查结果见表2。
表2 抽查结果按企业规模统计
企业规模 |
抽查企业数家) |
合格企业数(家) |
企业合格率(%) |
抽查产品数(种) |
合格产品数(种) |
产品合格率(%) |
大型 |
24 |
20 |
83.3 |
45 |
41 |
91.1 |
中型 |
67 |
62 |
92.5 |
97 |
92 |
94.8 |
小型 |
337 |
299 |
88.7 |
446 |
405 |
90.8 |
合 计 |
428 |
381 |
89.0 |
588 |
538 |
91.5 |
本次抽查大型企业24家,占抽查企业总数5.6%,中型企业67家,占抽查企业总数15.7%,小型企业337家,占抽查企业总数78.7%,小型企业在数量上占有较大的比重。说明了我国卫生纸产品品牌集中度不高。
3 产品纤维原料调查分析
生产卫生纸的纤维原料种类较多,通常有进口木浆、国产木浆、非木纤维类浆(麦草浆、苇浆、蔗渣浆、竹浆等)、废纸浆等,不同的原料生产的卫生质量档次也有较大的差别。高档产品以木浆为主,而废纸浆生产的卫生纸质量较差。为了充分地了解卫生纸纤维原料使用情况,在抽查过程中对被抽查企业卫生纸产品使用纤维原料的类别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汇总统计见表3,图1为不同原料的比例。
表3 卫生纸纤维原料统计表
原料种类 |
木浆 |
非木纤维类浆 |
非木/木混合 |
废纸浆 |
产品数(种) |
255 |
107 |
91 |
90 |
比例(%) |
47 |
20 |
17 |
17 |
合格率(%) |
97 |
95 |
97 |
71 |
注:本次抽查产品数为588种,其中45种使用的原料不明确,故未列入。
图1 卫生纸不同纤维原料比例(按抽查产品数统计)
卫生纸纤维原料存在地区性差异,在西南地区,如广西主要以蔗渣浆为主,四川、重庆以竹浆为主;在西北地区,如新疆以苇浆为主,宁夏、甘肃、陕西以麦草浆为主,其他地区则以木浆为主。表4列出部分地区产品采用的纤维原料及抽样结果。
表4 部分地区的纤维原料使用情况统计
地区 |
省份 |
原料 |
样品数量(种) |
合格率(%) |
西南 |
广西 |
蔗渣 |
20 |
95 |
云南 |
蔗渣 |
27 |
100 | |
四川、重庆 |
竹浆 |
25 |
100 | |
西北 |
新疆 |
苇浆 |
7 |
100 |
陕西、宁夏、甘肃 |
麦草浆 |
17 |
88 | |
华北 |
河北三河 |
废纸边 |
9 |
33 |
从表3可以看出,木浆、草类浆和草木混合浆为原生纤维,按产品数统计,本次抽查有83%的产品由原生纤维生产,废纸浆卫生纸占17%,说明我国卫生纸产品以原生纤维为主,二次纤维在卫生纸产品的使用比例较低。其中木浆卫生纸占47%,木浆生产的卫生纸纸质柔软、强度高、产品质量好,表明高档卫生纸产品占有较高的比重。
本次抽查原生纤维生产的卫生纸合格率在95%以上,产品质量较好。而废纸浆生产的卫生纸合格率仅为71%,本次抽查的50种不合格产品中有26种采用废纸生产。目前利用废纸生产卫生纸的企业大多数为小型企业,有的年产量甚至只有几百吨,生产工艺、设备落后,生产的产品纸质粗糙,产品质量差。废纸作为造纸工业的重要原料,生活用纸行业应提高利用废纸水平,淘汰落后的生产企业,鼓励大型的、先进的生产企业充分利用废纸资源,促进废纸利用水平在生活用纸行业有较大的提高。
4 卫生纸产品历年抽查情况
从2002年至2010年国家质检总局6次对卫生纸产品进行了国家监督抽查,历次抽查合格率见表5 。
表5 卫生纸产品国家监督抽查结果统计表
年份 |
抽查性质 |
企业数 |
样品数 |
抽样合格率 % |
2002 |
国家监督抽查 |
52 |
52 |
71.2 |
2003 |
国家监督抽查 |
66 |
73 |
78.1 |
2004 |
国家监督抽查 |
78 |
81 |
65.4 |
2005 |
国家监督抽查 |
76 |
77 |
51.9 |
2006 |
国家监督抽查 |
160 |
160 |
65 |
2010 |
国家监督专项抽查 |
428 |
588 |
91.5 |
卫生纸产品不合格分项统计见表6,其中有的不合格有多项指标不合格。
表6 卫生纸产品抽查不合格分项统计表
不合格产品/指标 |
2003年 |
2004年 |
2005年 |
2006年 |
2010年 |
占总不合格比例(%) |
不合格产品数 |
16 |
28 |
37 |
56 |
50 |
100 |
亮度 |
1 |
1 |
8 |
20 |
----- |
10.8 |
吸液高度 |
9 |
13 |
12 |
26 |
3 |
22.6 |
抗张强度 |
3 |
5 |
11 |
0 |
2 |
7.5 |
柔软度 |
8 |
13 |
12 |
15 |
33 |
29.0 |
洞眼 |
5 |
12 |
13 |
18 |
----- |
17.2 |
细菌菌落总数 |
3 |
9 |
1 |
5 |
18 |
12.9 |
从历次抽查结果看,前5次抽查合格率在51.9%~78.1%之间, 合格率较低。2010年抽查合格率较往年高出很多,其中一个原因是本次抽查亮度和洞眼两项指标未做检验,这两项指标在历次抽查中是主要不合格项。抽查结果表明我国卫生纸产品合格率较低,产品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表6不合格统计结果表明,卫生纸产品最主要的质量问题是柔软度和吸液高度两项指标不合格,占总不合格项总数52%,说明超过一半不合格卫生纸主要特点是纸质粗糙、吸水性差。另一方面,抗张强度不合格比例最低,表明生产企业较注重卫生纸强度。但是有的企业为了提高强度,增强剂添加量过大,会导致柔软度和吸液高度不合格。
5 本次抽查发现的主要质量问题及原因分析
本次抽查主要对物理指标和卫生指标共8个指标进行了检测,对7项指标进行合格与否判定。本次抽查有50种产品不合格,不合格项目分布见表7,细菌菌落总数和柔软度是不合格的主要原因。
表7 抽查不合格项目统计表
不合格项目 |
不合格项数(项) |
占不合格项数比例(%) |
细菌菌落总数 |
18 |
32.1 |
柔软度 |
33 |
58.9 |
横向吸液高度 |
3 |
5.4 |
抗张指数 |
2 |
3.6 |
不合格原因分析如下:
5.1卫生指标不合格
消费者使用卫生纸产品,主要是为了清洁卫生。微生物指标是卫生纸产品最主要的性能指标,是用来评价卫生纸的卫生状况。标准规定细菌菌落总数≤600cfu/g,大肠菌群、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致病菌不得检出。本次抽查有18种产品细菌菌落总数不合格,所有产品均未检出大肠菌群、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致病菌,卫生指标不合格占不合格产品数的36%。
卫生纸产品不在GB 15979《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规定的范围内,生产企业不需要经卫生部门办理卫生许可证,GB20810标准中也未对卫生纸的生产过程在卫生方面提出明确的要求。一些企业未对生产过程进行严格的控制,卫生得不到有效的保障。卫生指标不合格主要原因与原料、生产环境、加工过程、包装、贮存条件等因素有关。在生产时,原料贮存、制浆过程与抄纸、后加工过程应进行有效地隔离和控制,避免原料中微生物污染产品。生产和加工卫生纸应有洁净的环境,良好的生产环境应有消毒、防蚊蝇、防灰尘及隔离设施,建立并实施卫生管理制度。在生产中以机械化操作代替手工操作,避免二次污染。产品在运输、贮存时应保持产品的包装完整,有防潮、防污染的措施。一些产品由于包装未密封、受潮、破损等原因受到污染,导致产品不合格。
5.2柔软性能差
柔软性能是卫生纸产品最重要的使用性能之一,柔软性能以柔软度指标来表示。柔软度指标小的产品,质感细腻、柔软,使用舒适,柔软度指标大的产品质感粗糙。
本次抽查有33种产品柔软度不合格,标准中规定优等品≤180mN、一等品≤250mN、合格品≤450mN。本次抽查有2种产品不符合优等品要求、3种产品不符合一等品要求、28种不符合格品要求。柔软度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有:
(1)使用废纸为原料,生产工艺落后
生产卫生纸的主要原料有木浆、草类浆、废纸等。按照使用的原料进行统计,33种柔软度不合格产品有15种采用废纸生产。使用废纸作为原料,需要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废纸经过疏解、筛选、净化、脱墨、热分散、漂白、洗涤等复杂的处理过程,去除废纸中的油墨颗粒、填料、杂质、胶黏粘物等,生产出洁净的纸浆,这样的纸浆生产卫生纸能够达到标准要求。但是该生产流程复杂,设备投资高,只有大、中型企业采用。而相当多的以废纸原料的生产企业生产过程较为简单,如只有简单脱墨、净化、漂白等过程,产品较为粗糙。本次抽查了河北三河市9家卫生纸厂,均以废纸或白纸边为原料,其中有6家产品不合格,不合格的原因均为柔软度不合格。
(2)生产工艺不合理
本次抽查有8种采用木浆为原料的产品柔软度不合格。木浆是生产卫生纸的优质原料,生产的产品一般洁白、柔软、强度好。但是生产工艺不合理,也会导致产品不合格。有的产品进行了过度的压花处理,或起皱的皱纹粗糙,生产三层卫生纸定量较高,都会导致柔软度不合格。
(3)吸水性差
吸水性以在100s时间内纸的横向吸液高度表示,标准规定合格品≥20mm/100s。吸水性差的产品吸收性差,而且在水中不易分散,易堵塞卫生洁具。本次抽查产品有3种产品横向吸液高度未到达合格品要求,吸收性差的产品检测结果仅为5mm/100s。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生产时加入了过量的增强剂来增加卫生纸的产品强度,导致吸水性能差。
6 卫生纸产品中荧光增白剂检验情况
由于消费者对产品中荧光增白剂安全性非常关注,本次抽查对产品中是否含荧光增白剂情况进行了检测, 588种产品中有396种产品含有荧光增白剂,占抽样总数的67.3%,192种产品不含荧光增白剂,占抽样总数的32.7%,检测结果表明卫生纸产品中添加荧光增白剂非常普遍。
卫生纸产品的主要原料是木浆、非木纤维浆(包括麦草浆、稻草浆、苇浆、蔗渣浆、竹浆等)、废纸浆等。使用木浆生产卫生纸,白度较高,一般不需要添加荧光增白剂就能满足产品标准要求,但也有少数企业为了提高白度在生产中添加荧光增白剂。使用草浆(包括麦草、稻草、苇浆、蔗渣浆等)、废纸等原料生产的卫生纸,因纸浆白度低,在生产时普遍加入了荧光增白剂。另外废纸中均含有荧光增白剂,在生产过程中不能完全脱除,在生产时又添加荧光增白剂,使用废纸为原料的卫生纸均含有荧光增白剂。
荧光增白剂是一种荧光染料,其结构可被紫外线激发而发出荧光,广泛地在纺织、造纸、洗涤剂、塑料等行业中大量使用。在文化用纸、印刷纸和纸板如胶版纸、复印纸、新闻纸、铜版纸、涂布白板纸等产品中均加入了荧光增白剂,荧光增白剂的用量一般为0.05%~0.2%。荧光增白剂作用于纸浆中的纤维,能吸收紫外光和蓝紫光,激发出波长较长的蓝色可见光,可以抵消纤维中的微黄色而起到补色作用,从而提高纸张视觉白度的效果。在印刷及文化用纸中加入增白剂不仅可以改善纸的外观,使纸张洁白,提高印刷效果,而且降低纸浆漂白的成本,减少能耗,减轻对环境的污染。
尽管一些国外权威机构研究表明荧光增白剂对皮肤无刺激,且无致敏性、致癌性和基因毒性,国内外卫生纸标准及生产中均未明确禁止使用荧光增白剂,而且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允许一种荧光增白剂在与食品接触的纸盒纸板中限量使用,但这些还不能完全消除消费者对荧光增白剂安全性的担忧。与印刷及文化用纸不同,卫生纸是一种快速使用的一次性消费品,生产过程中添加荧光增白剂,只是改变视觉效果,对使用性能没有任何作用,而且提高了生产成本,建议生产企业生产时尽可能少用,最好是不用荧光增白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