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鸽投资重组再启 河南煤化工终接盘
2011-1-13 经济视点报
据悉,银鸽投资重组后会继续努力做好造纸主业,但未来大股东是否有其他资产注入或是跨领域投资,还不好说。
命运多舛的河南银鸽实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银鸽投资)即将迈上自己新的征途。
1月11日,银鸽投资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已将其股权全部转让给河南煤业化工集团(以下简称煤化工),煤化工已成为银鸽投资实际控制人。
受此利好消息提振,停牌了三个交易日的银鸽投资在复牌日(1月11日)即“一”字涨停。长期处于“水深”之中的银鸽投资,一时间“火热”起来。
这是继4个月前首轮重组流产后,银鸽投资二度行动。
从2010年8月宣告与中国光彩事业国际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光彩国际)重组喜讯,到双方“分手”相向,再到目前银鸽恋上“黑炭头”,两年间,实际控制人两次试图变更,银鸽集团多次减持,尽管还是那张“纸”,但其中的故事,则是高潮不断,耐人寻味。
“目前,我们已达成意向,但具体的协议还未签订。”银鸽投资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董事会高管告诉经济视点报记者,因为牵涉国资转让,本次划转尚须国资监督管理机构批准,此外,有些条款细节双方还未最终敲定。
卖壳前高减持
相较于证券市场上其他上市公司重组期间的常规操作方式,投资主力加仓买进,然而银鸽重组给人的感觉恰恰相反——整个重组过程中改吸纳为减持,更少了股价一飞冲天的情景。
记者在查阅公司相关资料中发现,在2010 年9月15日~11月29日区间,银鸽投资成交量变得十分活跃,累计换手率高达210%。
其中,在2010年11月5日~11月12日的六个交易工作日,银鸽投资出现了一波短暂冲高便迅速回落,此间连续换手高达70%以上。
“在重组过程中,如此多量的换手率实属少见。按照常理,上市公司重组对股价是利好消息,主力在此期间应紧握筹码甚至是吸纳加仓买进,等待股价上涨获利,但银鸽的实际走势却与常理相悖。”某证券公司分析师李小飞说。
他说,银鸽的主业是造纸,投资者担心造纸主业被边缘化,对未来预期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因为,一旦煤化工借壳上市的话,必然会大量发行新股,盘子会变得很大,而主力现在的资金不足以控盘的。与其将来筹码会被稀释,不如及早脱手。
其实,银鸽投资的大股东银鸽集团在“重组”的一年时间,一直在为减持银鸽投资的股份忙不停。
根据银鸽投资发布的公告,2009年11月至2010年5月,银鸽集团共减持银鸽投资1583.32万股,即使按照各减持时间的最低股价计算,银鸽集团因在二级市场减持套现至少1.4亿元。
此外,在三年间,银鸽投资通过资本市场募资三次,募资总额达17.5亿元,其中两次为定向增发,一次为发行公司债。
一边是大量贷款和发行债券付利息,一边主力又大举减持,银鸽投资的做法异于常规。
“这是个一石二鸟的做法,在主营业务不理想情况下,银鸽投资急于增发补充资金,为自身输血,另一方面,主力的剥离举措,也是为银鸽投资引入实力靠山让位。”李小飞说。
银鸽再结亲
据银鸽投资2010年第三季报显示,净资产金额高达20.38亿元,总资产更是高达50.12亿元,前三季度却仅实现2800万元净利润,折算全年净资产收益率为1.83%,尚不及三年期国债3.73%的票面利率。
同时,在2009年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6.38亿元的基础上,2010年三季度末货币资金余额仅有11.37亿元,对应着14.91亿元借款。
“高昂的资本投入,对应着近乎可怜的净利润。”一位长期关注银鸽投资的资深市场人士王俊辉表示,在承担着高额利息支出的压力下,银鸽长期陷入“缺钱”困境,难于自拔。
其实,银鸽投资“搁浅”在盈利能力低下的长期资产中,已经许久了。
从公司近五年每股收益来看,自2008年四季度开始,银鸽投资逐渐步入了微利乃至亏损的边缘。
不堪重负的银鸽投资,开始自谋出路,最终选择了资产重组。颇具神秘色彩的光彩国际进入了银鸽投资的视线。
资本掮客加外资背景,银鸽投资重组开局似乎梦幻。但事实证明,只是梦一场。
去年8月12 日,银鸽投资公布中外联姻仅10天后,再发文称,“经过充分论证,鉴于目前相关条件不成熟,本着对投资者负责的态度,决定终止光彩国际继续增持银鸽投资并谋求控股地位的具体计划。”
“关于光彩国际自身经营状况和其涉及的矿产资源储量无法核实,预估值难以确定,这是重组计划搁浅的主要原因。”一位曾参与重组工作的刘姓高管表示。
在首轮“招亲”失败后,银鸽投资二度重组的“内情”就一直再未对外公告。
“(重组)只有几个领导知情,再者,银鸽集团也做不了主,多数是由市政府决定的。”银鸽投资内部人士说。
接盘者猜想
作为漯河市财政局和国资委的双管上市公司,银鸽投资的动向时刻牵动着漯河市政府的神经。
自首轮重组流产后,相关利益方便把银鸽投资的“双管方”——漯河市财政局和国资委请了出来。
“去年重组失利之后,除了企业自身之外,政府也在为银鸽投资物色新买主,积极牵线,和多家有实力的公司商谈。”漯河市政府办公厅一位官员说。
最终,河南煤化工胜出。
“重组能否顺利解决,对平衡利益的把握度要求很高,而煤化工的介入,化解了银鸽投资多方的顾虑。”上述官员说,一是,带着河南第一企的光环和国资背景的煤化工实力雄厚,二是,双方知根知底。
实际上,煤化工早已和银鸽投资开展了合作:2007年,河南煤化工旗下全资子公司的永城煤电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永煤)和银鸽投资共同出资,组建了河南永银化工实业有限公司。
此后,煤化工再次追加投资,于2009年5月,再次通过永煤购买了银鸽投资4095万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4.96%,列银鸽投资第三大股东。
据公告称,本次国有资产无偿划转完成后,河南煤化集团将成为银鸽集团的唯一股东,共间接持有银鸽投资2.087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5.28%,从而成为银鸽投资实际控制人。
“重组要涉及资产、债务债权等多方面环节的处理,但是国有资产无偿划转相对来说就会简单容易许多,此外,漯河发投还持有8%以上的股份,如果上市公司稳步发展,其收益也将有保障。”王俊辉说。
然而,对于投资者来说,未来的不确定性在于大股东究竟有多大程度上重视造纸业务,这也是未来股价涨幅的基础。
对此,上述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董事会高管答复称,“会继续努力做好造纸主业,但未来大股东是否有其他资产注入或是跨领域投资,还不好说。”
对于此次易主,市场普遍认为,煤化工将借壳银鸽投资,很可能借此实现整体上市。
“上市一直是煤化工的梦想,但其自身也有很多不确定因素。”九鼎德盛投资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保盈表示。
他说,虽说是自身规模达到了上市要求,但集团各个企业之间的财务状况并不是很明晰,企业间的有机联系存在很多问题,不符合上市所要求的企业要具有成长性的条件。“借壳整体上市,不失为一个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