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扬古法非木纤维纸品技术 绿色低碳办公新生活
2010-12-20 TOM新闻
 
 
中国古法非木纤维纸品技术应用的历史发展
 
  造纸术,起源于中国,是四大发明之首,中国古法造纸在非木纤维原料使用上源远流长。
 
  据《后汉书?蔡伦传》记载,发明造纸术时,所用的原料主要是麻、破布、鱼网和树皮。
 
  到了东晋成帝咸康五年至安帝隆安五年间,即公元339-401年间,开始利用禾草造纸。
 
  据《中国造纸技术简史》(1994年出版)论证“箔纸即嫩竹造纸”,这说明在晋代我国就有了竹纸。
 
  明朝末年,公元1600~1644年间,我国的造纸作坊开始利用废纸造纸。
 
  利用蔗渣造纸,我国始于清光绪29年,即公元1904年。同期,我国也开始对废纸脱墨处理。
 
  新中国造纸工业的发展,非木纤维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山东即用100%麦草浆生产出口有光纸,六七十年代江苏用100%麦草浆生产出口书写纸、胶版纸。九十年代以来,竹浆、甘蔗浆、麦草浆、稻草浆、配用木浆生产各类高档文化用纸、办公用纸及生活系列用纸。同时,非植物纤维已成为特殊用纸的重要生产原料,如有机合成纤维、粉煤灰纤维在特种纸上的应用,今年两会期间“石头纸”的推出。
 
非木纤维纸品对创建绿色低碳经济生活的意义
 
竹浆纤维
 
  竹子的根系发达,是防止土壤沙化和洪水的理想植物。每年每公顷竹林可以吸收12吨的二氧化碳,而且能比其他植物能多释放35%的氧气。
 
蔗浆纤维
 
  每吨甘蔗渣可以代替 1-1.25立方米木材,而且甘蔗浆造纸和发酵过程中所利用的都是碳水化合物,经过生产加工成肥料,使这些营养重新回到地里,保持土地永远健康、养分均衡,维持生态平衡,实现了真正的循环经济。
 
稻麦草纤维
 
  过往对稻麦草的处理方式大多以焚烧为主,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因而稻麦草制浆造纸不仅仅是再生资源利用问题,而且也是治理我国碳排放重要污染源的疏解渠道之一。
 
废纸再生纤维
 
  一吨废纸可生产品质良好的再生纸850公斤,节省木材3立方米,同时节水100立方 米,节省化工原料300公斤,节煤1.2万吨,节电600度,而且再生纸在制造过程中可以使废水排放量减少50%。
 
我国非木纤维纸品应用的前景
 
  《造纸产业发展政策》中指出:“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提高木材比重,扩大废纸回收利用,合理使用非木浆,逐步形成以木纤维、废纸为主,非木纤维为辅的造纸原料结构。”在当前国内林纸一体化“远水解不了近渴”、进口废纸数量价格节节攀升的中国国情状况下,必须加强合理利用非木纤维力度,继续加快中国造纸工业发展。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有比较丰富的非木纤维资源。全国有1.2亿多公顷耕地,年产粮食已超过5亿吨,农业桔秆6亿多吨。非木纤维年产7亿吨以上,包括芦苇、竹子、龙须草、芨芨草及皇竹草等能用于造纸的可再生资源。
 
  而使用非木纤维造纸关键是环境污染的治理。值得欣喜的是近几年来,随着麦草浆碱回收、黑液提取、循环蒸煮技术、制浆废水浇灌、固化燃烧、黑液回用等废水综合治理技术难关已经攻破并广泛应用,非木纤维制浆造纸环境污染问题得到了明显改善,为利用非木材纤维资源创造了良好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