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天时地利人和于一体
江门:银洲湖发展唱响“步步高”
2010-12-14 江门日报
 
  今年年底,广珠城轨新会站即将开通,随着立体交通网络的初步形成,新会区正进入加快发展的新阶段。按照“两年见成效,五年大发展,十年大跨越”的目标,新会区将力争到2020年全区生产总值超1300亿元。而在实现这一宏伟蓝图的过程中,银洲湖临港产业集群经济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先天环境得天独厚
 
  上天似乎特别厚爱银洲湖,其得天独厚的先天环境令人羡慕:银洲湖由西江和潭江交汇而成,是珠江水系八大出海口中除虎门外唯一可以通航万吨级海轮的水道,也是专家公认的国内不可多得的建设3—5万吨港口的优良河海相接水域。
 
  在中山、江门、佛山、阳江、肇庆等地中,新会港是唯一的国家一类货运口岸,并已开通航运快线连接深圳西部港口。区域内交通基础设施完善,陆上交通方面,西部沿海高速、佛开高速、新台高速、江鹤高速、江中高速、江珠高速以及正在兴建的江肇高速都经过新会。广珠铁路、珠三角城际轻轨也正在建设,并都在新会设立站场,规划中的西部沿海铁路与广珠铁路也将在新会交汇,可便利地实现江海联运、水陆联运。
 
  新会人没有辜负上天的厚爱,自2001年以来,积极实施银洲湖区域综合开发战略,吸引了一批投资大、产值大、贡献大的项目落户,累计引进500多个项目,总投资500多亿元,其中投资超亿元项目70多个。
 
  临港产业集群经济崛起
 
  随着银洲湖区域航道的整治,港口、码头、铁路、轻轨、高速公路的兴建,新会立体化的交通格局已初步形成,银洲湖正逐渐成为珠三角西部地区和西江航线通往我国沿海地区和东南亚的出口捷径,发展通道物流、水道物流和轨道物流的优势非常突出。
 
  此外,《珠三角产业布局一体化规划(2009—2020年)》已将新会银洲湖物流基地作为江门物流业的重点发展区域;广东省政府常务会议通过的《广东省沿海港口布局规划》,将中山港、江门港、阳江港、茂名港等9个港口列为地区性重要港口。近年来,银洲湖区域现代物流业发展迅猛,已引入大昌物流工业园、高宝隆物流基地、亨源化工、宜大化工、良发贸易仓储、海湾仓储等一批投资超亿元的临港物流业重点项目,已具备了建设珠中江经济圈现代物流中心的雏形。为了实现与国家和省市对银洲湖的目标定位相衔接,以及实现与珠中江经济圈兄弟城市的错位发展,新会区提出打造珠中江经济圈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物流中心的构想。
 
  近10年来,从刚开始时提出的临港经济到后来的临港产业经济,再到现在的临港产业集群经济,新会区产业集聚程度明显提高。目前,银洲湖区域产业基地雏形初现,纸业基地、船舶基地、食品基地、物流基础等已有一定规模,纸业基地列为《珠三角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重点项目。产业规模不断壮大,2009年,三大临港产业集群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35.62亿元,同比增长(下同)16.07%;四大传统产业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89.4亿元,增长9.75%。涌现出李锦记集团、双水拆船、华冠钢铁、美达锦纶、维达纸业等一批产值超20亿元的大型骨干企业。预计2010年,银洲湖三大临港产业集群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10亿元,增长22.16%;四大传统产业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30亿元,增长2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