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造纸从355万吨提高到近1000万吨
2010-11-28 河南日报
经济要增量,污染要减量——面对发展模式转变的“加减法”,我省环境保护工作交出了一份绿色的答卷。
更大环保力度
沙颍河在流出我省汇入淮河之前,所经过的沈丘县槐店大闸,是反映我省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的“晴雨表”。近几年,沙颍河水质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槐店大闸,曾经发臭的黑水变清了,许多人还在河边悠然垂钓。
国务院考核组在评价我省治淮工作时认为:淮河流域水质改善明显,达到了1994年淮河治污以来的最高水平。
“十一五”期间,我省硬起手腕,依法取缔关闭了一大批污染严重的企业,在大幅削减污染物排放量的同时,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比如造纸行业,全省造纸企业由1360家减少到308家,年产量却从355万吨提高到近1000万吨,COD年排放量削减65%以上。
我省还连续6年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先后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贾鲁河、惠济河等15个重点流域,安林公路沿线、南阳蒲山镇小水泥群等19个重点区域,以及化工、医药、电力等重点行业全面出击,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在这个过程中,我省全部108个县(市)都建成了污水垃圾处理厂(场),全省已投入运行的污水处理厂达143座;火电行业坚持“压小上大”,1951万千瓦燃煤机组及5万千瓦以上供热机组还全部建成了脱硫设施。
统计数据显示,在我省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前提下,2009年全省地表水责任目标断面水质化学需氧量和氨氮平均浓度分别比2005年下降33.7%和54.8%,今年前三季度,又同比分别下降13.9%和15.4%;2009年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2005年增加8.2%。截至目前,全省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已经完成国家下达的减排任务。
更好保驾护航
今年4月的一个周末,郑州海马15万辆微型车项目的环评报告送达省环保厅,周一就拿到了批复;6月,富士康落户郑州之前,省环保厅领导两次赴深圳富士康总部,现场了解项目情况,协调环评单位提前介入,指导市级环保部门加快审批。
如何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我省环保部门创新机制,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项目,实行一事一议,特事特办,限时办结;对上报环保部审批的重大项目,做到符合条件的随到随报,并派专人跟踪催办。
在积极服务重大项目建设的同时,我省环保部门着力处理好“当前与长远、服务与把关、效率与质量、宏观与微观”的关系,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污染、产能过剩和低水平重复项目建设。仅2008年以来,省环保厅共对132个项目不予批复或暂缓审批。
我省环保部门还积极指导全省180个产业集聚区开展规划环评工作,除规划尚未明确的6个产业集聚区外,其余全部完成规划环评;对已完成规划环评的产业集聚区,简化入区项目环评内容,减少评估环节。
山更绿水更清
未来河南,生态环境怎么样?
据省环保厅副厅长段金生介绍,到2015年,全省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将被进一步削减,城乡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总体恶化趋势得到基本遏制,为有效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基础。
根据初步编制完成的《河南省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我省将继续深化主要水污染物污染减排,加快建制镇和工业集聚区的污水处理厂建设,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和管网配套,到2015年,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不低于80%,投入运行三年内的污水处理厂的实际处理负荷达到设计能力的80%。推动建设燃煤电厂脱硝设施,省会城市20万千瓦以上,其他地区30万千瓦以上燃煤机组均需建成脱硝设施。
在污染防治方面,我省将统筹考虑重点流域、饮用水源地、地下水污染防治,加强水源地水质全指标分析,到2015年,省辖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取水水质常规指标达标率为98%;加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及沿线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确保“一渠清水”北送。
同时,我省还将通过积极创建生态省、加大农村环保力度、创新监管体制机制等措施,让我们的“老家”河南,山更绿,水更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