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公厕折射大形象 建设与管理应以人为本
2010-11-25 人民政协报
 
  细节能折射出一个城市的品位。曾有社会学者把人们的生活内容概括为“衣食住行厕”,这足以说明厕所问题并非一件小事。长期以来,如厕难问题一直困扰着海南省旅游业和城乡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随着2010年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推进,公厕建设已被正式提上了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为了协助政府顺利推进公厕改革,今年8月至9月,民进海南省委先后几次就相关情况进行专项调研。
 
  从调研情况来看,海口、三亚、五指山、保亭等市县已有一些建好的公厕投入使用,中石化也按照有关要求对交通要道加油站服务区的公厕开始改建和重建,已有部分公厕建好并投入使用。但我们也发现,无论是在公厕建设还是管理方面,困难和问题仍然较多,我们对此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论建设,能不能落实到位?
 
  1.地方资金难以到位。海南省计划在2010-2012年里新建、改建和重建公厕1368座,预计投入1.9104亿。根据《海南省公共厕所建设管理实施方案》的要求,其中改造公厕所需的资金列入市、县财政预算,这给本来就不宽裕的地方财政带来了一定负担,一些市县的资金至今仍未到位。
 
  2.选址遭遇居民反对。谁都离不开公厕,谁都不愿它靠近。由于周边群众的激烈反对,一些居民人口密集、最需要公厕的地段,往往成为选址征地最困难的地方。
 
  3.公厕设置“重男轻女”。许多新建的公厕设立了母婴厕所、残疾人专用厕所,安装了烘手器等,但在细节上仍然不够人性化。例如,在旅游景点、加油站服务区等人流密集处,女厕门口的队伍通常比男厕门口的队伍长很多,这往往是因为没有按照男女1:1.5的比例修建厕所。另外,有的厕所有烘手器却没有接通电源,全省只有三亚的公厕中提供免费纸巾,有些残疾人专用厕所没有残疾人专用通道,没有一家公厕提供给婴儿换尿布的地方,哪怕是在专用的母婴厕所……
 
  4.规划布局不尽科学。一些地方在统筹规划布局和项目资金的使用上缺乏科学性。有些地方在选址等方面遇到阻力后,往往在容易找到建设用地但并非迫切需要的地段兴建公厕。资金短缺的市县或单位在修建公厕时,往往选择一些较便宜的建材和配件,结果投入使用后很快损坏。一些市县或单位无视自身财政情况和实际需求,完全参照三亚湾豪华公厕的标准或更高的标准来建设公厕。
 
  论管理,会不会虎头蛇尾?
 
  1.经费缺乏持续保障。据估算,仅三亚湾14座公厕一年的维护费(水电费未计入)就达120万元,平均每座8万元。全省每年用于公厕的维护费用需1.1亿元至1.3亿元左右,并且这将成为一项常规开支。海南省财政能否持续支出?公厕建设会不会虎头蛇尾?这些问题值得深入探讨。
 
  2.部门责任难以落实。《方案》规定,各市、县与辖区内公厕产权或经营管理单位签订责任状,明确责任范围。据了解,公厕产权或经营管理单位中包括酒店、商场,餐厅,在利润不佳的情况下,厕所管理经费很可能成为其削减目标。而环卫部门的资金和人员都无法保障,有些地方甚至将厕所承包出去,由承包人收费来维持管理。
 
  3.管理能力有待提高。许多新建和改建的公厕在使用后暴露出一些问题:个别无水的水箱没有标识告知使用者,便坑冲水量过大或过小,已损坏的水龙头没有及时更换,清水在哗哗地流……要改善这些问题,必须提高管理者的能力水平。
 
  4.使用者素质有待提高。调研组在三亚湾公厕发现,附近的村民常常在公厕里接淡水回家,甚至还有十几名妇女用可乐瓶、水壶装满水后在厕所里冲澡。据公厕管理员反映,不珍惜公共资源、乱扔垃圾、乱吐痰、不及时关掉水龙头、便后不冲厕所、乱写乱画、破坏清扫工具……这类事情并不少见,有时管理员纠正一些市民的不文明行为时,还会招来责骂。
 
  公厕建管应有“轻重缓急”
 
  如何方便、快捷、卫生的满足人们的需求,应是公厕改革的重点。接受调查的如厕者普遍认为,把通风、除臭、清洁、卫生这几项基本功能做好已足矣,使用花岗岩台阶、大理石地面、高档瓷砖没有必要,愿意在厕所门口喝杯茶聊聊天的人更是不多,公厕的奢华也并不能给人们带来高雅的城市印象。
 
  调研组认为,在建设方面,当务之急是要提高现有公厕的档次和可利用率,之后再在商业区、旅游景点、交通中转地、居民区等地,分轻重缓急推进新增公厕的建设。具体建议如下:
 
  1.利用社会资金建设公厕。可以吸收社会资源,利用社会资本,采取私人投资或企业赞助的形式建设公厕,其回报方式可以是在公厕显著的位置做企业广告。
 
  2.尝试“无性别”公厕。借鉴国外经验后,调研组认为组合型“积木式”的设计应作为公厕的主流,每个厕所是一个独立密封的池位,实行男女同厕以提高使用率。
 
  3.人性化设施配备可以缓一缓。与其让一些人性化设施成为“聋子的耳朵——摆设”,不如实行暂时不配备以节约成本,等确实需要的时候再随时加装。
 
  4.发动各大单位,缓解改建、修建和重建公厕过程中的如厕难。各地已经对机场、码头、客运站等单位作出了硬性规定,可将范围扩大到人员密集地区的政府、企事业单位等。
 
  在管理方面,鉴于很多地方出现公共厕所重建设、轻管理的情况,具体建议如下:
 
  1.进一步拓宽资金来源渠道。例如,可将粪便转化为有机肥销售,可在厕所外设置自动贩卖机,可在厕所内外设计广告位,可使用自动化管理的厕所,降低人工成本。
 
  2.创新竞争机制提高管理水平。建议走专业化的管理路线,以招投标的形式将厕所交给专业的保洁公司管理,并定期组织评比,使用末位淘汰制,以此提高公厕管理水平。
 
  3.逐步提高公民的素质。作为旅游城市,首先要通过导游引导好游客,其次是利用媒体的正面宣传和反面曝光,培养正确的荣辱观和文明的环境,这将是一项长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