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涨的物价,疯狂的“海囤”
2010-11-18 天津网-数字报刊
 
  因为担心涨价,所以“海囤”,其实我早就看出来了,赵姐囤的不是东西,而是安全感。
 
  出纳赵姐退休后因为工作需要仍留在我们单位补差,平时她因为热心、健谈,跟我们这些年轻人的关系不错。那天中午听说我要去超市,她提出陪我去。
 
  可是最后,我只买了些饮料和调料,她却买了三桶5L的食用油、3袋50斤的大米、3瓶1L的橄榄油……还在选购时,赵姐就给她的女婿打电话,让他开车在超市门口等我们。等我气喘吁吁地帮助赵姐推着购物车出来,她女婿见状对赵姐说:“妈,您这是要把超市搬回家啊?”赵姐则说这些东西都在打折做活动,不如多买点儿东西放在家里存着,还让女婿把那些东西各留一份拿回他们家。
 
  过了几天,赵姐又主动拉我去超市,我一想到她上次买的那堆东西,头都大了,便想法儿推辞了。几个小时后,她空手而回,我问她都买了什么,她拿出购物小票给我看:两瓶洗发水、3瓶沐浴露、4提卷筒纸、4提纸巾、10包湿纸巾、5包卫生巾、20包纸尿裤……自然这些东西又是让她女婿拉回去了,前面这些东西还属正常,但令我费解的是赵姐都56岁了,买卫生巾和纸尿裤有何用?赵姐其后的解释令我茅塞顿开:她的女儿刚怀孕,纸尿裤是买给明年出生的孩子的,卫生巾自然是留给女儿慢慢用的。我说赵姐未雨绸缪,赵姐则说现在的年轻人太不会过日子,反正早晚都要用,这些东西保质期长不怕过期,还不用担心再涨价,一举两得。
 
  赵姐不仅常去超市,还不时向我们宣扬她的省钱心得,我们单位网络信息部的小蔡听说后直惊叹:“赵姐太潮了,当上了‘海囤’族!”赵姐听后不高兴了,说小蔡才是海豚呢。我们忙替小蔡打圆场,说像赵姐这样海量囤货的人被称为“海囤族”。赵姐这才明白,说自己老了老了,还不经意地赶了把时髦。
 
  过了几天,赵姐又神秘兮兮地提回一个很大的黑色塑料袋,我们好奇地问她又囤了什么东西,她等办公室里的两个男同事出去了,才说袋子里装着的是内衣、内裤和袜子。我们笑说赵姐是不是要去夜市摆摊卖,赵姐则一脸严肃地说:“我看新闻说棉花涨价了,赶紧多买点必需品放着,你们也多买点儿吧。”我灵机一动说,反正赵姐买了这么多能穿好几年,卖我们几个一些也不要紧。从此,赵姐成了我们单位的日用品“供应商”,批发兼零售,大家得到了实惠,也能替赵姐分担一些,免得东西放久了过期或变质,让赵姐更加心疼。
 
  因为担心涨价,所以“海囤”,其实我早就看出来了,赵姐囤的不是东西,而是安全感。但如此盲目、冲动购物,买的东西过多或者实际上并不需要,不仅浪费钱还糟蹋东西,最后得不偿失,更没有安全感。所以“海囤”族还是要理智囤货,免得省钱反被省钱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