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鸿富祥纸业吴斌:从打工仔到老板
2010-11-8 三峡晚报
宜昌鸿富祥纸业老板:吴斌
如果你留心,你会发现,湖北宜昌大多数酒店都订制了自己的餐巾纸,而这些餐巾纸上,几乎都写着同一个制造商的名字——宜昌鸿富祥纸业。鸿富祥现在占领着宜昌和恩施的餐巾纸订制业务的多半市场份额。这是个私人企业,老板吴斌今年41岁,孝感人,在宜昌打拼多年,在很多人眼里,他成熟稳重,亲切诚恳。每年春节,当吴斌开着小轿车回老家时,村里人都会感叹,真没想到这小子居然混得这么好!当年,他可是个让人头疼的小刺头啊!
他当了11年打工仔
吴斌曾经被母亲关过“禁闭”。他从小就没了父亲,母亲独自带着他们三兄弟,吴斌是幺儿子。上初一时,他无心读书,天天在外边晃荡,调皮捣蛋,最后干脆退了学。后来,他居然迷上了赌博。为了逼他走正道,母亲一气之下将他关在家里,不准出门。
16岁那年,吴斌觉得老在家里闲着也没有意思,就揣着5元钱,扒火车来到宜昌,开始“闯荡江湖”。
他有个亲戚在宜昌一个企业当搬运工的小头头,吴斌就投靠他做搬运工。这一干就是四年多。1991年,看到很多年轻人南下打工,吴斌也跑到广东去找工作,结果因为没有文凭,也没有一技之长,他还是只能做搬运工,每个月挣三四百元。
1996年,当吴斌回到宜昌结婚时,当了11年打工仔的他,存折里还只有1000元钱。
老乡领他当上个体户
成了家的吴斌觉得自己不能再到处晃荡了。他开始跟着一个孝感老乡,专门从武汉进餐巾纸到宜昌卖。吴斌发现,老乡靠卖餐巾纸一个月能挣一两千元,而且不愁销路,觉得这个行业很有前途。
在跟着老乡跑了几趟武汉后,吴斌就开始单干了。第一次不再给别人打工,吴斌劲头很足。他舍得吃苦,天天背着包沿街推销,一年下来,居然成了万元户。
2001年,吴斌看到人们流行使用卷筒纸,就花了1.85万元,买了一台卷筒纸加工设备。没想到,由于他的纸是杂牌子,市场不认可,结果做了几个月就做不下去了,亏了两三万元。辛辛苦苦挣的钱亏了,让吴斌很是心疼,他决定还是回头做以前贩卖餐巾纸的生意。
吴斌很节约。他常常到长阳去推销,为了节约几元钱的车费,他从不坐直达车,而是先坐公汽到猇亭,然后走过长江大桥,再坐车。如果当天不能回家,他总是住十几元的便宜旅馆。
抓住时机当上小老板
一晃,到了2003年。这一年,吴斌发现,武汉的酒店很时兴订制餐巾纸,但这种做法在宜昌还不多见。“大城市流行的东西,小城市应该很快也会流行。”
吴斌果断决定,投入2万元,买一台餐巾纸加工设备,开始订做餐巾纸。
这一次,吴斌做对了。
订制餐巾纸的业务,很受宜昌餐饮业的欢迎,过去在武汉订制餐巾纸的酒店,纷纷与吴斌签下订单。第二年,吴斌就赚了五六万元。刚开始是一次进几百公斤的纸,后来一进就是一大车,好几吨。
当时,宜昌做订制餐巾纸生意的小作坊有五六家,但是大家习惯于电话联系,等客上门。但吴斌不同,他喜欢主动出击,上门联系业务。“我这个人敢闯敢拼。这一点除了性格因素外,还得益于我在广东打工的那一段经历。”吴斌认为。
与此同时,吴斌非常注意留心武汉等大城市流行什么餐巾纸的新样式、新品种,一旦有新发现,吴斌很快就在宜昌市场推出,所以,他的产品总是能领宜昌市场潮流。“在武汉销售得好的,我就在宜昌推销,跟大城市学没有错。”吴斌认准了这一点。
渐渐地,吴斌的鸿富祥纸业占有了宜昌的大部分餐巾纸订制市场,同时还打开了恩施的市场。
吴斌的善于学习还体现在自身的设计能力上。刚开始的两三年,吴斌请外面的人帮忙设计餐巾纸的包装。每次别人设计,吴斌都会在旁边看,次数多了,吴斌决定自己也买台电脑鼓捣鼓捣,慢慢地,他也学会了电脑设计。“现在我们的餐巾纸都是自己设计的,这样和客户好沟通。”
现在,宜昌只剩下两家较大的餐巾纸加工企业了,而由于双方的市场定位不一样,所以,在餐巾纸订制的中高端业务领域,鸿富祥几乎是一家独大。
后悔自己书读少了
“我现在最遗憾的是自己书读少了,不够用。”吴斌说,他作为一个白手起家的打工仔,能有今天确实感到很自豪,但是,和很多大老板相比,他觉得自己的发展速度太慢了。
“我不懂资本运作,也不懂现代企业管理。现在,餐巾纸订制已经突破了传统的餐饮行业,扩展到礼品和广告领域,这样,我的客户群将扩大到娱乐、房地产、医疗美容等各行各业。我还计划进一台抽纸加工设备,开展抽纸的订制业务。显然,我的人力资源和企业管理方面会面临很大的挑战,我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吴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