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昨日通过“国检”
2010-10-28 南方日报
八年磨剑、矢志不渝,东莞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终于胜利在望。昨日上午,东莞市召开了创模考核验收情况通报会,国家环保部创建环境保护模范城市验收小组一致同意通过东莞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考核验收。东莞成为创模实施新指标后珠三角地区第一个通过考核验收的城市,也是广东省第十个环保模范城市。
东莞市委书记刘志庚在会议上说,东莞创模通过“国检”,是东莞环境发展史的重要里程碑,是城市跨越性发展、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标志,将继续努力将东莞建成宜居生态城市。
5年环境建设投入376亿
2002年,东莞市提出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申请。8年来,东莞累计投入环境保护资金376亿元,在环境整治、节能减排、生态建设、环境监管等各方面取得一定成效。
10月25日至10月27日,国家环保部考核验收专家组对东莞创模情况进行了为期三天的调查。昨日,东莞环保部门举行了创模考核验收情况通报会,东莞市环保局局长袁绍东在会上就26项创模指标完成情况进行了汇报,专家组在公布了对东莞创模的考核验收意见。
袁绍东说,8年来,东莞坚持环境保护建设资金优先安排,2006年以来,东莞市环境建设投入376亿元,其中有282亿元用于环境综合治理,占到总投入的75%,“2006—2009年,东莞市环境保护投资指数远大于1.7%的考核要求”。
针对主要污染物总量削减的指标,袁绍东表示东莞主要污染总量减排处于全省先进行列,2009年与2005年相比,二氧化硫年排放量削减了10.48万吨,削减率达到了52.4%。
袁绍东说,东莞建成了全国第一个地级市大气复合污染自动监测网络,在优化布点、多因子复合监测、网络集成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2006—2009年,东莞空气优良天数比例稳定在90%以上,主要污染物满足国家二级标准符合考核要求。
昨日,袁绍东对主要污染总量、空气质量、资金投入、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等26项创模指标进行了逐一说明,袁绍东称,通过八年时间的努力“东莞终于达到或优于创模的26项指标”。
26项指标基本达到考核要求
10月25日,国家环保部创建环境保护模范城市验收小组抵达东莞,展开了为期三天的验收工作。三天时间里,考核验收组逐项审核了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考核指标,实地察看了东莞市容市貌,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及运行情况,同时对工业企业、医院等单位的污染防治状况进行了调查。验收组专家为了更深入了解东莞创模工作进展,专家组在学校、社区、商场、医院、广场、企业等场所进行了民意问卷随机抽样调查。
昨日,考核验收组公布了《关于东莞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工作的考核验收意见》,验收组连续使用“全国范例、全国少见、全国前列”褒奖的词语,一致认为东莞创模成效明显。验收组称,东莞在环境建设方面投入巨大,环保产业市场化程度高,吸引了大量的社会资金投入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多渠道环保投入机制和模式对全国是一个很好的范例”。东莞实行城乡同步治污,实现“镇镇有污水处理厂”的目标,建设力度和规模在全国少见。东莞开展重污染行业整治,深入开展机动车污染、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走在全省、全国前列。
在考核意见里,验收组专门提到了东莞运河,他们认为东莞通过创模环境质量不断改善,空气环境质量优良天数占全年天数的99%以上,“尤其是东莞运河,全程消除了黑臭现象”。
考核验收组认为,东莞市创模工作扎实,成效显著,档案资料齐全、规范,内容丰富,数据详实可靠,各项指标基本达到考核要求,“一致同意通过东莞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考核验收”。
东莞获最高验收意见
昨日,考核验收组组长、环保部污染防治司副巡视员汪键说,东莞是创模实施新指标后珠三角地区第一个通过考核验收的城市,他认为东莞创模各项指标“均达到考核要求”,专家组“全部同意通过考核验收”,这在模范城市验收里是目前最高的验收评价意见。汪键称,东莞企业多、外来人口多,环保压力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东莞消耗了大量的环境资源,“东莞曾经粗放式的发展方式付出了历史代价,东莞的经验浓缩了全国其他一些城市的发展历程”。汪键建议说,东莞应该把水环境质量作为重点,因为历史上东莞的运河污染很严重而它水质则直接关系到市民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
汪键透露说,环保模范城市不是一劳永逸的荣誉,目前国家环保部对模范城市引入考核机制,“有效期为5年,东莞要按照验收组意见抓紧整改”。
在通报会最后发言时,东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志庚说,对于验收小组的建议应该高度重视,东莞应该直面考验,认识清楚与先进水平城市之间仍存在较大差异的现实。“创模只是个手段,拿到模范城市称号也并非我们的真正目的。”刘志庚说,创模之路永无止境,把东莞真正建成宜居城市、环境优美城市才是东莞的目标。
■改善环境,东莞还将怎么做?
通过8年的不懈努力,东莞城市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虽然考核验收小组的专家们都对东莞的创模成就给予了高度肯定,但专家也就东莞仍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中肯的建议。考核验收组提出了数个建议,希望东莞东莞重视整改意见,及时把整改结果上报到国家环保部备案,巩固和提高东莞创模成果。
问题一:强化环境基础设施
考核验收组表示,全面推进河流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加快备用水源地输水工程建设和污水收集管网的改造。进一步规范简易生活垃圾填埋场管理运营,消除恶臭气体,建设地下防渗围堰,消除渗滤液污染隐患。另外,东莞还需要加快建设污泥和医疗废物处置中心,确保污泥无害化处置。
问题二:大气污染区域联防联控
考核验收组要求,东莞以珠三角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群环境持续改进为契机,制定重点污染源脱硝和重点VOC行业监管的具体措施,“加快高污染旧公交车辆的淘汰力度”。
问题三:防治工业污染
考核验收组表示,东莞要提高重金属排放企业和危险化学品生产使用企业的准入门槛,加强对现有企业的监督管理,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加大重点企业清洁生产资金支持力度,努力提高清洁生产审核质量,充分发挥清洁生产的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
问题四:保障环境安全
考核验收组认为,环境安全是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生命线,东莞要进一步加强重金属排放企业和危险化学品生产使用企业的环境安全保障工作,建立起长效的监管体系,确保不发生重、特大环境污染事故或生态破坏事件。
■谈创模
“跟五年前相比,现在的东莞真的变化很大。尤其是东莞的绿化,比起发达国家来一点也不差。”——环保部副部长张力军 “解决发展难题,必须继续解放思想,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协调健康发展。”——市委书记刘志庚 “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为东莞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为推动环保事业进步尽心出力”——市长李毓全
■东莞创模历程
2002年11月5日,东莞首次明确提出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奋斗目标,并印发《关于东莞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工作方案的通知》
2002年4月,市人代会通过的国民经济第十个五年计划,明确提出了把东莞创建成为国家卫生城市的目标。
2003年10月,市环保产业促进中心成立,归口市环保局管理,主要负责全市环保基础设施的规划、设计、招标、管理和环保产业发展。
2003年12月31日,市府办正式印发《东莞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实施方案》。
2008年2月25日,东莞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模拟测评开始,首次对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进行模考,标志着东莞的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进入冲刺阶段。
2008年3月17日,市政府印发了《东莞市实施路灯节电改造工程的意见》,有效推动东莞节能工作的开展,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
2008年3月18—19日,省环保局李清局长率调研组一行6人莅莞调研创模工作。调研组实地视察了麻涌环保园区、中堂理文造纸厂、市创模办、大岭山连马污水处理厂,认真听取了东莞创模工作情况汇报,对东莞创模工作所取得的成绩表示充分的肯定并提出了新的工作要求。
2010年7月13日—14日,国家环保部副部长张力军一行就污染减排及亚运会环境质量保障工作莅莞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