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特区”泉州:转变方式撬动跨越发展
2010-10-21 新华网福建频道
生产总值从30年前的福建倒数第二,跃升至连续11年全省第一,去年突破3000亿元,今年预计仍将独占鳌头;拥有的中国驰名商标和名牌产品数冠居全国。
对“民营经济特区”闽南泉州市的这种发展态势,市委书记徐钢坦言,“还不够快”;而撬动新一轮跨越的杠杆,就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突破传统模式瓶颈,推进现代服务业和宜居城市建设,夯实可持续发展基础。
突破求变,民营企业二次创业
泉州是福建乃至全国民营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民营企业一直是产业发展的主体。然而,近年来,泉州传统发展模式遭遇越来越多的制约,土地、水等资源环境日益窘迫。为解决传统产业发展乏力的问题,泉州引导民营企业突破求变,二次创业。
在泉州市江南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拥有世界领先技术的福建钧石能源有限公司正呈现一派繁忙生产景象。这家民营企业规划投资11亿元,建设80条自主研发的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芯片生产线,形成年产电池330兆瓦规模,目前产能达200兆瓦,产品已销往德国、荷兰、西班牙等欧洲国家。
钧石是泉州民营企业成功转型升级的缩影。据估算,泉州尚有约3000亿元民间游资,众多品牌、上市企业也在寻求新的投资渠道。市长李建国说,将通过改制上市、资本运作、强强联合、兼并重组、自主创新、品牌带动等手段,大力提升民营企业,力争“十二五”培育15家以上百亿元企业,5个千亿元、二千亿元产业集群。泉州还将争取在支持民营企业参与金融服务和大规模城市建设等方面有较大突破。
创新求变,克服现代服务业和城市建设“短板”
城市“大而散”,三产比重仅38%左右,为克服这由来已久的“短板”,泉州创新求变,大力发展金融保险、商务会展、现代物流、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同时以高起点、大规模的宜居城市建设促进人口、人才的集聚。
中国美旗控股集团投资建设的海峡西岸国际采购与区域物流中心一期项目今年10月投入营运。集团战略决策委员会主席谢秉臻说,晋江美旗城将在全国率先实施全新的“非加价”商业模式,即将全部席位给经营者免费使用20年,让其享有全部经营利润,不从中加价,同时配套提供3倍于自有资金的授信额度、沟通全球的电子商务信息平台和便捷安全的物流配送服务平台;中心收入主要靠银行理财收入和配套的服务设施经营。晋江美旗城占地3000亩、总投资25亿美元,分6期建设,全部建成后有望形成3万个交易席位、千亿元年交易额。
晋江是福建制造业最发达的县级市,工业化正步步倒逼向城市化索要支撑平台,晋江顺势确立了“品牌之都·园林城市”的城市发展定位。常务副市长洪于权说,用地近7000亩的梅岭旧城改造项目是今年晋江“城市建设年”的一号工程,仅22%用于商住开发以筹措资金,其余均用于拆迁安置、公园、民生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价值最高的近200亩地用于建设“闽南民俗文化保护展示区”。
李建国说,泉州正以大城市带动大投资,集中力量推进2980平方公里的环湾型城市建设,力争组织实施10个以上总投资逾百亿元的城市片区改造项目。
可持续求变,打造新的跨越支点
今年8月下旬,在大干快上的热潮中,泉州对化工、印染、制革、造纸行业的194家环境违法企业进行停产整顿,3个月内未能完成整改取得排污许可的将依法予以关闭。
以环境保护和低碳经济作为强有力的支点,是泉州新一轮跨越发展的重要特征。
在惠安县外走马埭围垦区内,3522亩中化新厂区回填工程正在紧锣密鼓进行,预计明年4月全面完工。常务副县长赖清正说,去年9月,总投资287亿元、计划2013年投产的中化项目按生产区远离居民区的原则,决定将主厂区用地向滩涂和海域延伸长宽各约1.5公里,从而避免拆迁民宅约4500户、面积近百万平方米,节省安置补偿资金约15亿元,基本无拆迁、不扰民,大大降低了项目对周边居民区的环境影响。
石狮鸿山热电厂一期工程建设2台60万千瓦超临界抽凝供热发电机组,计划今年底投产。总工程师李秉正说,热电厂可实现集中供热,取代周边工业区123台分散供热小锅炉,年可分别减少二氧化硫、烟尘和氮氧化物排放6300吨、3500吨和8100吨;一期工程用于灰渣综合利用、脱硫脱硝等环保方面的投资约6.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