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洁婷差异化营销策略的成功
2010-10-19 中国产经新闻报
 
  迈克波特认为:品牌认同会创造产业的进入障碍。因为它迫使新进厂商必须大量投资,以克服顾客对原品牌的忠诚度。进入障碍最重要的可能就是产品差异化。为了创造出这种高壁垒,相关业者便会将品牌识别与生产、分销和营销规模经济结合起来。
 
  丝宝集团旗下的女性用品品牌——洁婷提出的“那几天,就要宠你”新的营销理念,挖掘出女性用品的新目标客户群——男性,创意非常成功。但是,仅仅停留在对男性消费者理念的挖掘上,显得十分脆弱。一旦竞争对手发现这个理念,势必会立刻加入到这个竞争的阵营中来。而且这种加入的门槛似乎很低。那么,作为这种理念首先提出来的洁婷产品,如何应对可能的竞争,如何与男性消费者建立稳定的共鸣关系?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思考。
 
  一是夯实第一的概念。洁婷已经在挖掘男性消费者方面抢占了第一的先机。这一点难能可贵。人们通常很容易记住那些最先进入我们心灵的东西,而把以后的东西都忽略掉。如第一位在月球上行走的人是尼尔·阿姆斯壮,第二位在月球上行走的人是谁?第一位单独驾机横越北大西洋的人是谁?是查理斯·林白,第二位是谁?人们很难记起。很多成功的营销,都与第一概念有关。洁婷第一提出男性消费者的概念,已经在品牌识别上形成了一道无形的认知障碍。但是不能停留,应该考虑充分利用网络、电视、传统媒体加大对这种消费理念的宣传,以强大的宣传攻势把这种理念牢牢镶嵌在众多消费者尤其是男性消费者心中。即使后面有同行业竞争者加入,人们第一句话或许就是,这是洁婷的追随者。如果达到这个效果,那么,“那几天,就要宠你”的理念可能算是获得初步成功。
 
  二是着力引导女性消费文化的变迁。可以武断地说,没有文化的交流和变迁,就不可能有洁婷“那几天,就要宠你”的成功。消费决策的形成,取决于消费观念和消费需求。在历史悠久、父权主义浓厚的中国,女性一个月的那点事,女性自己往往就羞口难言,男性更是避而远之。这种传统的观念根植于大多数中国消费者。犹如麦当劳、圣诞节,这些异域品牌及异域消费偏好,在20年前、30年前,很难在中国形成消费群。今天之所以能够形成麦当劳消费群,形成圣诞节消费群,关键在于文化的开放。作为男性消费者,洁婷既非必需品,又没有消费偏好的惯性,能够成为女性消费品的消费者,也是得益于文化的开放。但是,从洁婷男性消费群细致分析不难发现,这类消费群以80后、90后居多。80前的男性消费者能否接纳“那几天,就要宠你”的理念?需要洁婷在夫妻文化变迁上下工夫,深度挖掘,扩大“那几天,就要宠你”品牌接受的广度。
 
  三是细化男性消费指导。洁婷对男性消费者的挖掘,很容易被竞争对手“拿来”。下一步,洁婷要着力在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上下功夫。消费者在消费商品和服务时,最基本的消费商品和服务的使用价值。如果在消费商品和服务的使用价值的同时,能够得到前向和后延的消费文化或者消费知识,那么就实现了消费品位的提升。洁婷作为女性的一般消费品,如何面对男性消费群实现人有我优,人优我特?可以在消费指导细节上下工夫。由于文化、观念、习惯等障碍,男性消费者在购买洁婷等女性消费品时,往往显得很笨拙。如何选购?如何保存?如何为女性提供帮助?如何与其它消费品、保健品、营养品实现最佳配置?如何实现“那几天,就要宠你”?等等,需要消费指导。如果在单体商品上细化消费指导,或许差异化壁垒能够成为竞争对手的进入门槛。
 
  四是开展男性消费活动。竞争理论告诉我们:活动是竞争优势的基本单位。整体优势或劣势,其实是来自于企业的所有活动,而非少数活动的结果。“洁婷”的“那几天,就要宠你”,如果局限于现有的广告活动,无疑是一项很单调的活动。可以考虑从男性认可度、使用便捷度等方面开展整合产品创意活动;从增强宠爱系数、夫妻情感度等方面开展女性消费文化引导活动;从消费社区、消费阶层等方面开展消费认可度回馈活动;从积分销售、奖励销售等方面开展零售商营销竞赛活动。可以设想,如果从设计创意、产品制造、品牌广告、品牌营销、幸福消费等方面整体、持续开展营销活动,更多的男性消费者必将成为洁婷的“那几天,就要宠你”的忠实顾客。而不是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