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力:望牛墩产业发展须集群化 打造出拳头产品
2010-10-16 羊城晚报
“望牛墩要打造七夕文化名镇,促进经济发展,不妨借力于教育和教育产业。”本月12日,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科研处处长、东莞市政府特约研究员丁力教授来到望牛墩,与该镇镇委镇政府的领导和工作人员展开了对话。
对话伊始,望牛墩镇委书记胡浩举介绍了望牛墩的现实情况,并请丁力对此“把脉”。胡浩举分析了望牛墩的现有优势:首先,望牛墩位于珠三角核心地带,地理位置优越;其次,望牛墩的土地储备空间较足;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望牛墩镇的人民群众也产生了奋起直追的发展决心。但是,一些不利因素也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望牛墩的财政基础还是比较薄弱,为发展提供的动力不足。特别令望牛墩人感到困惑的是,望牛墩没有标杆性产业,不知产业发展应从何“进军”。
丁力以佛山、台山等地为例,从镇域经济发展的共性方面提供参考。他说,良好的镇域经济,一定都注重抓工业,形成产业集群,发展具有优势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其次是从体制方面进行改良,防止资源的低水平重复配置,吸引高端资源。
丁力认为,望牛墩作为“中国乞巧文化之乡”,“七夕文化”已经成为望牛墩的一张独特城市名片。以文化来“强镇”、“富镇”,符合未来经济社会的发展规律,可以继续保持发扬。
丁力建议,“七夕文化”首先可以与婚庆产业相连,如建设婚庆主题公园等,打造出望牛墩的拳头产品,为城市增光添彩。再进一步说,打造文化名镇,促进经济发展,更可借力教育和教育产业。同时,造纸作为教育制造产业的重要支柱,望牛墩在此方面也具备一定的基础,可以考虑建立造纸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