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藁城市造林大户一纸林权证贷来700万
2010-9-28 燕赵都市网
 
  “要不是国家支持,经营资金压得我都抬不起头来了。这下,可算能睡个安稳觉了。”说起用林权证贷款的事,河北省藁城市48岁的造林大户韩申友掩饰不住心中的激动与喜悦。
 
  日前,韩申友用林权证作抵押,从信用社贷款700万元,一下子解了资金短缺的燃眉之急。
 
  韩申友的家乡在藁城市南董镇西四公村,地处滹沱河故道,两岸沙丘起伏。每年冬春季节黄沙弥漫,垃圾漫天飞舞,一片荒凉景象。
 
  上世纪90年代初,韩申友开始经营人造板厂,每年能有20万元左右的收入,日子过得舒舒坦坦。韩申友是个"不安分"的人,看着村外一望无际的大沙丘,他做出了一个令常人不能理解的决定。
 
  2004年冬,在别人的奚落声中,韩申友放下经营得红红火火的厂子,与村委会签订协议,以年租金56万元的“天价”,承包了滹沱河两岸2800亩沙滩。
 
  承包后的第二天,韩申友雇了21台推土机开始昼夜施工。在家人的一致反对声中,他独自背上铺盖卷住进了工地。施工两个半月,韩申友硬是一次家都没回。
 
  “那时候,爹娘反对,媳妇不理解,甚至连离婚的念头都有了,回家就是一通数落,我是有家也难回。”说起当年的辛酸,韩申友感慨万千。
 
  6年来,韩申友在黄沙地先后栽上了28万株速生杨,从雇人打坑、栽树、浇水,到看护、防火,再到打井、装变压器、架线,哪项也离不开钱。他每年的投入都在50万元以上,累计投入已达960万元。
 
  沙丘渐渐绿起来,但是多年的积蓄也渐渐地掏空了,不得已开始四处借钱。他说:“开始还行,到后来看我也还不上,亲戚、同学、朋友怕我借钱,连手机都不敢接了。”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开始后,韩申友办了林权证,又凭借林权证在银行贷了款。现在,他利用贷款在林下放养了5000只柴鸡、4000只鹅,还林下间种牧草、养了4000只羊。
 
  望着多年的心血和成果,韩申友感觉离好日子是越来越近了。